记者 肖桂芳 通讯员 陈坚庭 黄伯光
“没想到扫个码,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站在修缮一新的排水渠旁,高要区禄步镇平水村的陈姨难掩欣喜。不久前,她发现村内沿山排水渠因杂物堆积堵塞,雨季可能引发内涝甚至山体滑坡风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扫描了村委会宣传栏上的“人大代表联络站二维码”,在“数字人大”平台上留言反映问题。令她意外的是,第二天镇人大代表就联系她核实情况,并协调施工队当天清理淤积,疏通水渠,彻底排除了隐患。
陈姨的经历并非个例。在禄步镇,“数字人大”平台正悄然改变基层民主的形态——群众扫码直通代表,代表云端回应诉求,政府数据闭环督办,形成“民呼—代表应—部门办—群众评”的全链条民主实践。这一变革背后,是禄步镇人大以数字化破解人大代表传统履职方式的时空限制,不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
数字筑基:
搭建民意“高速路”
在镇一级,人大代表多为务工务农的群众,传统履职方式下,固定时间、地点倾听民意存在一些现实困难。禄步镇人大主席曾志锋坦言:“如何打破时空限制,让民意收集更高效,是我们一直探索的课题。”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推出的“数字人大”项目为禄步镇带来破局思路。禄步镇人大将“数字人大”宣传推广作为首要任务。人大代表走村入户,化身宣传员,在各村宣传栏、通知栏张贴代表联络站点码,发放粤当家小程序宣传单。同时,充分利用线上渠道,扩大宣传覆盖面。如今,禄步镇已建成26个线上代表联络站,110位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全部入驻,实现“双亮码”镇内全覆盖,构建起全天候、无死角的民意收集网络。
平台运行后,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工作人员时刻关注平台提示信息,收到意见后,能立即办理的当场解决;涉及多部门的,通过书面形式转交,并由镇人大办公室全程督办。“文化广场健身设施破损”“省道264线缺少减速带”等问题,均在这一机制下迅速得到解决,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履职焕新:产业民生双突破
禄步镇素有“西江肉桂之乡”的美誉,全镇21.85万亩肉桂种植在山间,却因采收难题制约产业发展。肇庆市人大代表、平水村党支部书记张锡宜深知,修建桂山林下通道(“桂山路”)是产业升级的关键。而当前“数字人大”平台,成为凝聚民意、推动项目落地的重要力量。
今年,在规划建设“桂山路”的过程中,禄步镇人大通过“数字人大”线上平台共收到群众提出的关于建设“桂山路”的建议意见5条,其中人大代表线上答复4条,现场考察解决1条。“今年村民扫码提建议后,平水村新增4公里‘桂山路’,惠及7个自然村。”张锡宜介绍,“数字人大”不仅方便收集产业发展建议,更能促进多部门协同合作,促进肉桂产业发展。
除了助力产业发展,“数字人大”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同样成效显著。张锡宜的手机里,一直保存着一条建议记录——假日期间,群众通过平台向他反映,321国道与文直路交界处严重拥堵,建议划分车道、交警指挥。“群众的出行需求就是我们的履职方向。”通过平台“紧急事项”通道,他立即联系交警部门,2小时内就实现了合理划分车道、交警现场指挥。“放在过去,这种突发问题至少要等到下次镇人代会提出来才能解决。”张锡宜说。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张锡宜深深体验到,线上履职可打破时空限制,让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也能高效履职,可与线下履职形成互补,织密民生保障网。
民心所向:
群众点赞“指尖民主”
“现在过马路不用提心吊胆了!”看着崭新的减速带和减速标识,村民邹先生感叹说。省道264线穿越禄步镇白土二村,道路两旁是民居,还有学校。往来车辆经常呼啸而过,村民出行提心吊胆。自从有了“数字人大”平台,村民立即扫码提出安装减速带和减速标识的建议,相关部门迅速进行了调研并解决问题。
禄步镇文化广场上,晨练的宋老伯也为“数字人大”点赞:“第一次扫码,就提了维修广场上损坏的健身设施的建议。扫码提建议操作很简单,效果也很好。两天后我就收到维修反馈,并看到损坏的设施都维修好了。各方面办事效率都很高!”
越来越多像宋老伯这样的群众,通过平台反映诉求,见证问题解决,对政府的信任度不断提升。
小二维码里有大民生。从山间“桂山路”到社区健身器材,从交通疏导到排水渠疏通,“数字人大”让每一份民意都被听见,让每一个诉求都有回应。这不仅是技术赋能的创新实践,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鲜活落地。
禄步镇人大表示,未来,禄步镇将继续深耕数字沃土,让人大代表履职更高效,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