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怀集县马宁镇紧扣“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目标 “三色笔”绘就绿美新画卷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近年来,怀集县马宁镇紧扣“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目标,锚定农业专业镇定位,以“美、聚、绿”三色为笔,精心勾勒,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何丽玲

近年来,怀集县马宁镇紧扣“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目标,锚定农业专业镇定位,以“美、聚、绿”三色为笔,精心勾勒,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位于马宁镇的蔬菜基地颇具规模。西江日报记者 朱梦丹 摄

位于马宁镇的蔬菜基地颇具规模。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梦丹 摄

执“美之工笔”,细绘圩镇新颜

踏入马宁镇,独具特色的镇标入口通道映入眼帘。阳光倾洒,以卷轴雕塑为核心的景观熠熠生辉,两旁新划好的停车位整齐排列,鲜嫩的绿植随风摇曳,尽显蓬勃生机。

沿着街道信步前行,改造后的示范主街令人眼前一亮。古雅的房屋外立面悬挂着画家邬邦生先生的作品,与一旁融入禅宗文化符号和田园元素的墙壁相得益彰,让人置身于“一步一景、一墙一画”的艺术长廊。

“如今的马宁圩镇,变化翻天覆地。走在人行道上,‘书画之乡’的韵味愈发浓厚。”村民阮文枝满脸笑意,言语中满是自豪。

镇文化楼处,美丽圩镇客厅已建设完成,这里集展示、服务、交流于一体的圩镇客厅,不仅生动呈现了马宁镇的历史沿革、深厚文化底蕴,还描绘了未来发展规划,成为马宁镇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

金群村的绿美小公园内,书画长廊散发着墨香,休闲广场上欢声笑语不断。一条美丽碧道蜿蜒曲折,从公园延伸至圩镇客厅,沿途绿树成荫,休闲座椅错落有致,构建起“公园连碧道、碧道通客厅”的生态休闲网络。

农贸市场完成标准化改造,摊位布局合理,排水通风良好,地面干净整洁,成为名副其实的“民生服务枢纽”,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

镇规划建设办相关负责人李崇友介绍,该镇严格对标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要求,将书画文化、禅宗底蕴与田园生态深度融合,从塑形、铸魂到点睛,全方位提升圩镇面貌,精心雕琢出美丽圩镇崭新画像。

执“聚之劲笔” 激发产业活力

马宁镇背靠天之岭、六祖岩,面朝花石诸峰,马宁水、湖朗水绕镇而出,作为怀集县的平原区镇、农业大镇,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屏障与平原农业资源。以此为依托,以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为发展路径,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让“岭南蔬菜之乡”的产业名片愈发闪亮。

走进“岭南蔬菜之乡”产业示范带,只见各蔬菜基地一片繁忙景象,务农人员穿梭在田间,蔬菜生产及新品种试验种植工作有序推进。放眼望去,连片集中的土地郁郁葱葱,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

“马宁镇以‘岭南蔬菜之乡’产业示范带建设为关键抓手,整合沿线5000亩连片土地,打造3个千亩示范基地,推行‘小田并大田’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零散种植的局限。”镇农业农村办负责人陈仲尧说,通过引入广东星越农业有限公司、怀集县深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与标准化生产。

在怀集英铧电源电子厂的生产车间,机器高速运转,工人各司其职,线路板插件、机箱冲压、喷粉、环形变压器绕线、包装等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这是马宁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后引进的一家全产业链企业,凭借自身核心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成功推动传统农业向加工制造领域拓展延伸。

近年来,马宁镇积极汇聚土地资源、产业势能和多元业态,成功引进海大集团、怀集英铧公司、怀集彩毅公司,培育了华宏木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构建“农业+工业+商贸”多元产业体系,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执“绿之妙笔” 勾勒生态蓝图

“让绿色无处不在,让美景触手可及”,这是马宁镇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该镇全面摸清“四旁”“五边”可绿化用地,制定镇村两级绿化方案,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义务植树活动100余场,发动1700余人次种植苗木约6400棵。同时,盘活闲置地,打造镇级示范点1个、村级示范点16个,构建“点状示范、带状延伸、全域覆盖”的绿美生态网络。

来到圩镇,可见生活垃圾中转站干净整洁、分类垃圾桶摆放有序、生活污水管网完善,处处展示了文明与和谐。

当前马宁镇正全力推进“岭南蔬菜之乡”产业示范带、粤桂“省际”睦邻廊道乡村振兴示范带、禅宗文化+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大力发展蔬菜、无花果、莲子、紫玉米、茨菇等特色产业,将蔬菜之乡等特色资源巧妙融合,塑造出“田垄蔬香绕禅韵、碧水青山映圩镇”的独特风貌,实现生态效益与产业增值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