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生殖医学专家涂艳琴:生殖技术创变与医者初心不变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甘婉怡

清晨时分,生殖医学中心的走廊上已飘着淡淡的消毒水气息。候诊椅上,一对鬓角染霜的夫妇低头看着泛黄的病历本,纸页边沿的卷折痕迹无声诉说着多年求子路;诊室门口,护士给年轻孕妇递上一杯温水,轻声提醒:“怀孕初期孕反应会比较大,要注意休息哦”,年轻孕妇闻言轻轻抚摸着孕肚。

肇庆西江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涂艳琴(左二)问诊患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甘婉怡摄

肇庆西江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涂艳琴(左二)问诊患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甘婉怡摄

诊室门开合的轻响中,身着白大褂的涂艳琴不断地穿梭在B超室与诊室之间,这位被不少患者称为“送子观音”的生殖医学专家总比患者预约时间早半小时到岗,仔细地阅读着患者的病历。

涂艳琴是肇庆市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西江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从妇产科到生殖医学,从业25年的她始终站在生命孕育的第一线,用专业与温情为无数家庭点亮希望之光。

从“保生命”到“创生命”:一位医者的初心跨越

1999年大学毕业后,涂艳琴在江西省一家三甲医院的妇产科开启了职业生涯。“产科医生手里攥着两条生命,稍有不慎就是生死之别。”回忆起13年的妇产科经历,她至今难忘那些惊心动魄的深夜抢救。正是这种对生命的高度敬畏,让她在2012年毅然选择从传统妇产科转型到生殖医学领域。

“如果说产科是守护生命的最后防线,生殖医学则是创造生命的起点。”涂艳琴坦言,这种转变背后是更深层的医者责任。在她看来,生殖科患者往往承载着整个家庭的期待:“有些患者可能辗转求医十几年,承受着经济、心理双重压力。我们要疗愈的不仅是他们的身体,还有他们破碎的希望。”

这种理念在她接诊一名病程长达15年的不孕症患者时得到了充分印证。面对这位几乎辗转多家医院的患者,涂艳琴带领团队细心梳理其在各家医院的病历,为该名患者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通过多科联合诊治,最终帮助这名患者听到了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

破局高龄生育困境:技术突破背后的医者匠心

在涂艳琴的诊室里,40岁以上的求诊者已不再罕见。随着国家生育政策调整,高龄生育群体成为生殖医学的新挑战。“女性高龄患者的卵巢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流产率也相对较高,但我们不能对患者轻易说‘不’。”她带领团队建立完善的高龄疑难不孕不育干预管理机制,通过胚胎培养优化、内分泌调节等综合手段,为高龄及复杂不孕不育病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高龄患者提升临床妊娠率。

除了辅助生殖技术的创新突破,涂艳琴所在的生殖医学中心也完成了医疗环境的革新。2024年11月,肇庆西江医院(新院)正式启用,以“五新的西江”迈向肇庆辅助生殖领域发展新征程,无论是引进前沿国际的胚胎实验室,还是整合“七位一体”助孕医师团,新西江不仅完成了医疗设备更新、就诊环境焕新、服务流程优化、培训体系迭代等措施,更聘请了广东省知名生殖医学临床、实验室专家加盟。同时筹备搭建医院智慧系统,构建网络医院,实现在线挂号、远程问诊等云服务,给患者带来可触可及的就诊体验。

“很多患者对于肇庆辅助生殖水平不了解,导致他们都偏向于外出就医,实际上,肇庆目前的辅助生殖医疗技术已经十分规范,加上2024年10月医保局将‘取卵术 ’等8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因此,患者留在本地就医有很多的优势,也为患者减少了时间以及费用上的耗损。”对于涂艳琴来说,做好辅助生殖相关科普也是她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播种希望:让生命教育照亮生育未来

“提升生育率不能只靠技术攻坚,更需要社会共识。”作为新任市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涂艳琴正将医学视野投向更广阔的社会层面。涂艳琴表示,为了肇庆市民的身体健康和降低不孕不育率,她将带领团队积极去做一些生育相关的宣传和科普,告知广大市民要重视个人健康问题,教会大家怎样从源头去减少不孕症的发病率,同时也要宣传生育的好处。

从诊室到社区,涂艳琴始终践行着“医防融合”的理念。在每一次医学讲座上,总能看到她讲解如何科学备孕;在深夜的医学分会工作群中,也常见她分享最新的学术动态。“每个生命都值得被期待,这就是生殖医学的价值所在。”看着诊室墙上挂着的一面面患者送来的锦旗,这位生殖医学专家眼中闪烁着温柔而坚定的光芒。

对于这位始终奔跑在生命起跑线上的医者而言,每个新生命的到来都是最珍贵的勋章。在人口发展新格局下,正是无数个生殖医学专家的坚守与创新,让“不敢生”“不能生”的焦虑逐渐转化为“放心生”“可以生”的社会信心。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