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冯洁静 马深铭
“走,去给小亮(化名)‘送春天’!”近日,广宁法院新楼法庭干警携手肇庆蚂蚁力量儿童义工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肇庆蚂蚁义工团”),一同到当事人小亮家中开展慰问,并带去了好消息——他们要为小亮提供定向资助帮扶。
小亮今年9岁,是一宗监护权变更案件的当事人。因为父亲去世、母亲重病无抚养能力,年迈的爷爷成为了他唯一的监护人。这宗案件由新楼法庭受理,依法变更小亮的监护权后,了解到小亮一家生活实在困难,法官还为他同步申请了司法救助金。
然而,司法救助金虽能解燃眉之急,但小亮成长过程中还会有持续的教育、心理、生活等需求,这些问题又如何解决呢?新楼法庭没有让案件停留在一纸判决上。
“这类家事涉少案件,往往具有高度情感性、隐私性和复杂性,当事人可能会面临经济困难、心理创伤或社会关系破裂等问题。传统司法程序虽然能解决法律争议,但难以全面回应当事人的情感修复、心理干预等深层需求。”新楼法庭庭长陈金珠介绍,为了破解这个难题,近年来,他们不断尝试“司法+公益”协作模式,积极寻求社会各界力量的介入和支持。
新楼法庭的需求与肇庆蚂蚁义工团“一拍即合”——义工团致力于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合法利益保护,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不仅可以填补司法服务难以回应的空白,还可以为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定向资助等非裁判专业性服务。
近日,双方签署了未成年人定向资助帮扶公益合作协议,并在新楼法庭设立服务点。该合作机制覆盖诉讼全流程、各环节,为存在经济困难、未成年人权益风险的当事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实质性的志愿服务。
据悉,近年来,新楼法庭共开展案后回访110多件,提供司法救助和社会救助共计46万多元;帮教7件8人,帮助复工1人、复学2人。接下来,广宁法院将继续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机制,创新联动社会公益团体和机构共同发力,在全市率先通过第三方服务方式,对涉案未成年人延伸社会观护、案后回访、帮教帮扶和社会救助工作,以司法保护促推“六大保护”融合发力,用心用情护航“笋芽”成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