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苑卉
近日,我市各中小学的校园里,每到课间就充满了蓬勃活力,孩子们篮球场上挥洒汗水、足球场上传球射门;趣味活动区萝卜蹲、跳格子等游戏传来欢声笑语……
日前,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每天校园体育2小时”的要求,肇庆市教育局发布《肇庆市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实施方案》,通过创新“1+N”大课间多模式体育活动、延长课间、丰富运动形式等30条具体举措,全面保障中小学生每日体育活动时间,推动校园体育“活起来”“动起来”。
在广宁县第四小学,该校把课间从原来的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在校园设置如萝卜蹲、跳格子等游戏,让学生走出教室积极参加运动,保障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为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我市不少学校探索“1+N”大课间多模式体育活动。在端州区龙禧小学,语文老师带领古诗韵律操,数学老师组织华容道挑战赛,体育老师负责体育项目指导。这些看似游戏的活动,实际上是课堂的延伸,让学生在动脑子的同时动身体,既缓解疲劳,又衔接学科知识,形成教学加活动的双重育人场景,实现文化课程加活动体验,促进全面发展。
还有学校在“N”项的体育活动安排中选取了传统文化项目,让学生运动的同时,也进行文化的传承。例如肇庆市第一小学幸福校区自创的武术操就是该校体育活动的必练项目,让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
为推动政策落实,我市多所学校盘活场地资源,利用天台、走廊等空间打造“微运动场”,并联动周边公园、高校场馆拓展活动空间。肇庆市第十六小学利用教学楼中庭、连廊等空间设置“三环”活动区,开展仰卧起坐、趣味障碍跑等活动,解决场地不足问题。肇庆市第一小学大冲校区利用户外的“金边银角”规划“微运动”区域,增强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感。
对于肇庆“校园体育30条”的持续深化,家长和学生都持支持态度。龙禧小学学生唐同学表示,15分钟课间可参与跳格子、跑步等运动,“既放松心情又锻炼身体”。颂德学校学生李同学表示,新增的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帮助调整学习状态,缓解用眼疲劳。家长陈女士表示,延长课间除有利于提高孩子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促进孩子对时间管理能力的提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