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绮彤
“咚,咚咚,咚咚咚……哈!”走进广宁县小红星幼儿园,一阵热闹激昂、顿挫有力的鼓声与呼喊声便传入耳中。原来,该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在排练春节期间表演的七星鼓曲目,几位老师正耐心地手把手教学。
七星鼓是为舞狮、舞大头佛、舞孙悟空、南拳武术演练等表演进行现场伴奏的传统打击乐,也是南狮的经典鼓点,在岭南地区和广宁县民间广泛流传。广宁县最具代表性的地点是洲仔镇大洲竹溪村,每逢节日庆典、大型活动或乡村喜事,人们就会抬出七星鼓表演助兴。在近日公布的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七星鼓位列其中。
在广宁县小红星幼儿园,曾庆驰正手把手教孩子们演奏七星鼓。 记者 王绮彤
“狮子舞得‘生’不‘生’,就看鼓!”曾庆驰今年72岁,说话声音洪亮,他是广宁七星鼓的第十一代传人。据他介绍,七星鼓在广宁县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所用乐器包括大鼓一只、铜锣一只、中镲一对、小钹两对,参与表演的乐手共5人,可视不同的表演情况酌情增加人数。
其中,鼓手是打击乐队里的“定海神针”。演奏大鼓的时候,需要鼓手留心观察场上舞狮者的表演状态。“演奏七星鼓最难的地方,就是鼓点要与舞狮表演相配合,这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与经年累月的默契。只有鼓点有力量,狮子才会舞得栩栩如生!”曾庆驰一边挥舞着鼓槌,一边在口中念着打鼓的节奏音,“鼓音分三、五、七段,根据狮子不同的状态,演奏不同的韵律。比如‘咚咚锵、咚咚锵’,这是舞狮起舞时的律动,高兴地四处张望。”
由于年代久远,七星鼓没有纸本乐谱流传下来,全靠师傅们口口相传,将打鼓的口诀与音律一段段地拆解,讲述给后辈记忆,身手相教进行传承。
“我们广宁的孩子,从小就有打鼓的天赋!”曾庆驰从小就看着村里的长辈们表演七星鼓,七岁时他开始跟着老师傅学习打鼓技巧,他的师傅是广宁县著名武术家曾庆煌,曾担任广东省武警总队的武术教练。
“七星鼓节奏朗朗上口,简单易学,孩子们从小就在看我们表演,像这样四五岁的小孩子,只需要花费十几天就能够学会,现在广宁县共有1间幼儿园、4间中小学校的孩子正在学习七星鼓,人数达到了好几百人。”谈及七星鼓的传承,曾庆驰的语气中满是骄傲。
小红星幼儿园园长冯慧莹是曾庆驰的弟子与七星鼓传承人之一。她表示,传承七星鼓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她在幼儿园大力推广七星鼓,培养孩子们对七星鼓的兴趣,并带领孩子们外出参加表演。
近年来,广宁县非遗中心积极宣传推广七星鼓文化,推荐七星鼓表演团队到市内外各地参加大型表演展示活动;同时,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新增冯慧莹、罗海标两名县级传承人,并在江屯镇中心小学、小红星幼儿园等学校大力开展“七星鼓进校园”活动。
广宁县文化馆党支部书记梁永瑞表示,此次七星鼓入选市级非遗项目,不仅加深了社会大众对广宁七星鼓的了解,提升了广宁七星鼓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还进一步充实了我市传统音乐类别的非遗项目,为我市推进广府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