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严炯明 通讯员 陈莉莉 彭达县
自“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村培育工作启动以来,怀集县马宁镇群龙村全面聚焦重点任务、精准发力项目建设,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抓紧抓实典型村建设工作,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聚力跑出典型村建设“加速度”,推动全村“颜值”“气质”双提升。
产业发展,集体经济飞跃
日前,村民梁韵华来到永利鞋厂,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上百位工人忙于将一双双鞋子打磨、贴底、压底、脱楦等工序,然后打包装送进仓库。他们大部分来自马宁镇群龙村——怀集县唯一的纯移民村。
1980年至1985年间,因下竹水库的建设需要,村民们从蓝钟镇陆续搬迁至此。目前,群龙村下辖5个自然村,总人口1300多人。搬迁后,如何发展的问题,摆在了群龙村面前。
要想经济发展,首先要筑巢引凤。2012年,群龙村利用移民帮扶款、扶贫资金等,在村中建起8间两至三层高的钢筋水泥楼房、1200平方米的厂房。大型厂房外加成熟的周边配置,成功吸引永利鞋厂进驻。
多年来,永利鞋厂不断扩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35个。“这里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比较好,每月工资差不多有4000元,在家附近工作,还能方便照顾家庭,我非常满足。”梁韵华开心地说。
近年,群龙村还积极拓展增收渠道,先后创建湖朗石巷口富龙养殖专业合作社,入股工业园厂房项目,多管齐下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实现从负债到年收入超15万元的华丽转变。
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新
日前,记者走进群龙村下辖的金龙自然村,“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一行大字映入眼帘。村道巷道整洁干净,路灯、文娱设施一应俱全,房屋整齐划一,村民闲聊家常,俨然一幅和美乡村的幸福画卷。
“以前村庄又脏又乱,鸡鸭到处跑,垃圾随处可见。经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在村道、路灯等设施完善了,乡村环境变美了,生活环境越来越舒适。”村民伍家明乐呵呵地细说村庄变化。
为解决没有集体土地的问题,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群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平带头做表率,无偿献出自家土地用于建设篮球场、文化楼和小公园,并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目前,群龙村以村民无偿提供土地的方式建成了三个灯光篮球场、三座文化楼和两个小公园。此外,每个自然村还配备了广场舞音响、在文化室安装了音响设备等,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娱生活。
上述成果只是群龙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扎实成效的一个缩影。群龙村不断加快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抓好环境综合整治、风貌管控提升、乡村绿化美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逐步改善和提升村庄的整体面貌。同时,积极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大力推广“四小园”创建工作,不断健全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目前,群龙村共清拆泥砖房42间,今年新创建“四小园”22个,农房风貌提升38栋已全部完工。此外,该村还发动群众428人次参与绿化美化,种植黄花风铃、桂花、秋枫等树种1165棵,为村庄增添了一抹抹绿意。
事事惠民,村民幸福感强
村集体经济的壮大,进一步提升了群龙村自我保障和发展能力。该村秉承“共建和谐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理念,用村集体收入为每个村民补助购买医保,而且每年举行奖教助学、重阳敬老等活动,并对村内困难家庭给予扶持和帮助,让村民享受到集体经济的红利。一件件暖民好事、惠民实事,有效增强村民的集体归属感和生活幸福感。
“每年,村委会都为参加医保的村民补贴50元。”村民阮文枝面带笑容地说,“虽然50元不算多,但对我们来说,这是实实在在的关爱,让我们感到非常幸福。”这笔小额补贴,给村民们带来了一份安心和温暖,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增强了村集体的凝聚力。
“群龙村5个自然村中,已有3个自然村完成新农村建设,所有村道、门前巷道都实现了硬底化建设并安装了路灯。”梁平表示,随着村里的环境日益改善,村民的居住体验越来越好。他透露,村里计划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在三条自然村拆除破旧泥砖房后,规划建造2000多平方米的通用厂房,并在16亩鱼塘上发展虾稻共作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