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电动自行车不安全充电现象依然存在 有业主上楼充电 有业主“飞线充电”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增多,其引发的火灾事故偶有发生。为此,我市出台了相关规定,严禁在居民住宅区的楼梯间、楼道、疏散通道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其充电。各小区的落实情况如何?记者对此走访了解。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丽娟

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增多,其引发的火灾事故偶有发生。为此,我市出台了相关规定,严禁在居民住宅区的楼梯间、楼道、疏散通道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其充电。各小区的落实情况如何?记者对此走访了解。

某小区内电动车在“飞线充电”。

某小区内电动车在“飞线充电”。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丽娟 摄

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目前我市大部分新型小区都配置了集中充电桩,要求电动自行车不得进入小区,不允许上楼入户。而一些老旧、小型小区因缺乏充电桩,仍有业主提电池上楼充电,或“飞线充电”,甚至有小区物业公司在小区拉起一排充电插座,充电安全情况堪忧。这些老旧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大多停放在架空层或楼道里,停放和充电带来的安全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端州区鸿景观园在小区外设置了一排充电桩,安装有遮雨棚、监控摄像头,方便居民充电。“集中充电肯定比在小区内私拉电线充电安全。”该小区业主林小姐告诉记者,现在市民消防安全意识增强了,不仅不在小区内充电,看到有人提电动自行车电池上楼充电,还会劝阻。

鸿景观园物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今年3月开始,小区实行电动自行车不得进入园区、不得上楼入户等措施,“起初有一些业主持反对意见,认为不方便,经过不断做思想工作,以及新闻曝光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事件,如今业主都自觉在小区外集中停放车辆及充电。”

像鸿景观园一样的小区还有恒裕海湾、中源名都、林隐天下等大型小区,这些小区普遍施划有专门区域,引入充电公司建设充电桩,实行充电收费,管理相对规范安全。

然而,记者走访发现,部分老旧小区未设有集中充电桩,充电安全堪忧。在前进中路一带的多个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普遍放在车房中,里面堆放着不少杂物,存在安全隐患。在端城小学旁的小区里,物业在门岗处拉了线路,设有4个充电插座,多辆电动自行车正在充电。记者仔细观察发现,这些电线细小且零乱,插座轻薄,不免让人担心线路过载问题。

和平路一带的多个老旧小区无集中充电处,业主多在车房内充电,或自行拉线到楼下充电,以及在架空层拉线充电。当被问及小区内有无集中充电桩,如何解决充电问题时,金桂苑小区的一名业主直言:“提电池上楼充电。”该小区保安也表示,不少业主提电池上楼充电,或从自家拉电线到一楼充电。

东怡花苑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甚至有业主在架空层拉线,为多辆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

“我们原本有一个集中充电的地方,因为选址太靠近部分楼栋,业主有意见,所以拆除了。”东怡花苑业主梁先生告诉记者,该小区充电乱象堪忧,但集中充电选址存异议,后来不了了之,希望相关部门能出台有力措施,关注和解决老旧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

除了充电乱象,记者还发现,不少人在充电时,忘记或贪图方便,车辆长时间处于充电状态,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希望引起广大车主的关注,共同守护电动自行车的用电安全。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