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电动自行车禁入小区!你怎么看?肇庆多个小区已执行,住户看法不一,消防表示无硬性要求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万涛

随着电动自行车普及,其便捷性与经济性赢得了广大市民的青睐。但锂电池自燃带来的火灾频发,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应对这一挑战,去年初,我市发出通告,电动自行车不能进楼入户,严禁在居民住宅区的楼梯间、楼道、疏散通道等公共区域停放和充电。记者采访中发现,在执行过程中,我市多个小区加码执行,全面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小区,此举迅速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

9月23日,顺宝天誉小区开始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图为居民正将电动车开出。 西江日报记者 万涛 摄

9月23日,顺宝天誉小区开始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图为居民正将电动车开出。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万涛 摄

支持派:小区变得更安全

9月20日,在端州区华英城北园北门,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张贴禁入提醒,保安耐心劝阻试图将电动车驶入小区的居民,引导他们前往小区外的临时停放处。工作人员介绍,小区外围已设立专门的停车区域和充电点,配备24小时监控保障安全。

9月23日,端州区顺宝天誉小区也正式执行电动车禁入。小区物业通过微信提前向业主推送了通知,详细说明电动车乱停放的危害及法律责任,并附带了电动车充电、停放位置的图文说明。

对于电动车禁止进入小区的举措,采访中大多数业主表示了认可和支持。他们认为,电动车禁入不仅显著提升了小区的安全系数,还改善了居住环境。

中源名苑业主孔先生对小区禁止电动车进入给予了好评,他表示:“这一政策从源头上切实保障了居民的安全,还显著降低了电动车在小区内随意穿行所带来的潜在安全隐患。物业在小区外的多个出入口合理布局了电动车停放点,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停车服务。”

尚东雅轩的黄小姐表示:“自从电动车统一停放在小区外后,感觉小区变得更加安全了。而且小区外的充电点和停放位置十分充足,无需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此外,充电费用也相当便宜,一晚仅需两三块钱,非常实惠。

反对派:用车变得不方便

然而,也有部分反对的业主表达了担忧。他们担心电动车集中停放在小区外部,因车辆密集而导致的取车难度和拥堵程度增加,更主要的一个因素是取车点比之前远了,用车变得不方便。

在城东某小区,由于电动车禁入小区后,取车点距离大大增加,导致部分业主同业委会和物业产生激烈矛盾。而这个矛盾看起来除了让车重新进小区,似乎无解。

采访中,一位业主表示,小区住户众多、电动车数量庞大,物业在推行全面禁入“一刀切”政策时,更应注重科学规划与持续优化电动车停放区域布局,并配套完善相关设施。面对可能出现的停放位置不足、太远等问题,物业需根据实时状况灵活调整策略,适时增设停放点,以确保每位居民的需求都能得到周全考虑与妥善满足,从而真正实现为广大居民营造更加便捷、安全生活环境的服务目标。

记者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小区依然接纳电动车进入。在端州区东景华府小区,记者看到,小区在离住宅楼较远的围墙边,建起一排雨棚,全小区电动车集中于此停放、充电。这似乎解决了安全和便捷双重问题。然而,并不是每个小区都具备这样的条件,这也是部分小区选择电动车禁入的原因之一。

消防:未发布“禁入令”

对于电动车禁入小区这个问题,肇庆市消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消防部门并未发布小区禁止电动车进入的禁令,但会坚决依法加强电动车的消防安全监管。

消防部门强调,2022年新修订的《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对于既有建筑场所的产权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按照消防技术标准,设置或者改造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若无法设置或者改造的,应当加强对管理区域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行为的消防安全管理。禁止在建筑物的公共门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以及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室内场所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其电池充电;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进入电梯轿厢。

电动车禁入小区是否存在法律问题?广东科业律师事务所主任、资深律师韩伟华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小区建筑区划内的公共场地,在法律上被视为业主共有财产。因此,对于这些共有区域使用权的设定,原则上应由全体业主共同决定,即遵循业主共同管理的原则。具体到电动车能否进入小区,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若经大多数业主同意或业委会作出决定,可实施电动车禁入。简而言之,电动车禁入小区的合法性,取决于是否征得了大多数业主的同意。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