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洁
大产业加快集聚,大平台加快建设,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速……当前,肇庆以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为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制造新城筑牢根基。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制造业当家,须有厚实的先进制造业“家底”。肇庆锚定国家战略方向,着力建设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型储能、电子信息的千亿产业集群。
近年来,肇庆以新能源汽车龙头为牵引,持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强链工程,加快推动整车制造产业链本地化布局;广东省提出肇庆要建设为珠江口西岸储能产业集聚重点城市,肇庆以此为契机,在这条万亿赛道上以产业链为蓝图,与宁德时代紧密合作,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广东正向“全球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高地”奋发前进,肇庆积极发挥自身的产业基础优势,谋项目,扩投资,补短板,贡献肇庆力量。
肇庆还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今年以来,加快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紧盯氢能、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领域。
与此同时,肇庆还积极推动金属加工业、绿色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水平和工业附加值,并以食品饮料预制菜、新材料延伸产业链,放大肇庆产业资源优势。
创新驱动产业队伍大变化
在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发展模式须由要素投入为主转为创新驱动为主。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是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肇庆在“两新一电”等领域建成了多个实验室和研发中心,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
在创新驱动下,肇庆的产业队伍面貌日益变化。近日,工信部发布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肇庆共有10家企业上榜,总数增长至27家。在“小巨人”的带动下,我市专精特新队伍持续扩容,全市已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67家。这些有技术、有市场、有实力的企业支撑肇庆向新型工业化坚定迈步。
数字化赋能产业更新换代
新型工业化具有数字化和绿色化孪生转型的特征。肇庆兆阳是宁德时代的供应商,今年夏天,其肇庆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在崭新的厂房里,智能管理系统统一指挥,超过一万个零件协调组装,诞生出国内最先进的电池制造装备。这是肇庆工业数字化转型的缩影。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动工业企业向数字化转型,涌现出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并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为支撑,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逐步推开,中小企业竞相“上云上平台”,向数字化要效率,实现降本提质增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今年,我市继续加大力度,从七个方面部署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包括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推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数字技术创新、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健全完善治理和安全体系、营造数字经济良好发展环境,助力工业企业沿价值链向上攀登。
工业“含绿量”持续提升
以“双碳”为牵引,以数字化为助力,肇庆的绿色发展水平正持续提升。肇庆高新区是肇庆工业的火车头,该区目前初步构建起以新能源为主体、新型储能相配合的绿色低碳园区能源体系,重点用能单位通过接入智慧用能管理服务平台,平台智能分析其能耗数据,挖掘出其节电优化空间,为企业降本减碳。
此外,我市推动重点行业提标改造,通过政策支持、资金补贴等方式,持续推动水泥、玻璃、铝型材熔铸、垃圾焚烧发电、燃气锅炉等重点行业落实深度治理,达到超低排放。其中,华润水泥(封开)有限公司不仅逐步改造六条生产线全部排放达标,另外还通过自主研发的碳捕捉技术,将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提纯,分别制取干冰,及生产混凝土加气产品,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新型工业化亟须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肇庆背靠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能需求,激活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肇庆)绿色能源基地,相关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中。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时代实现“弯道超车”,而要持续世界领先,必先以计量为抓手建立“中国标准”。
肇庆目光长远,敢为人先。经积极争取,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去年正式批复同意成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计量技术委员,并于7月落户肇庆。技术委员会由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计量科学院、广汽研究院、比亚迪公司、宁德时代等16家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实力的技术支持单位及其推荐的31名技术委员组成,为全省新能源汽车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测试及售后服务等方面提供有效的计量技术保障。
一年以来,专业技术委员会针对企业在生产研发中存在的难题和应用问题进行帮扶指导并组织开展技术联合攻关,联合省汽车工业行业协会对企业提出的具有质量提升和技术创新作用的项目进行评估立项,助力“广东制造”不断升级,全力以赴,让“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