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烂柯山成中华穿山甲理想家园 发现洞穴101个,野外多次拍到活体,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实习生 邓静惠 通讯员 林荫

一会在快速挖洞,一会转过头来东张西望,一会萌得像个大爷闲步林中……这群中华穿山甲,正在森林里快乐生活。这是记者昨天从广东省林业局发布的视频中见到的情景。而这片森林,正是位于肇庆辖区的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近日,广东省西江林场和广东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整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惊喜地发现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数次活动的视频,并在林场林区14.1万亩监测范围中,统计到中华穿山甲洞穴101个。专家推测,烂柯山区域是肇庆市中华穿山甲最集中的分布区,也体现了肇庆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让各类珍稀野生动物“安家乐业”。

科研人员在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调研中华穿山甲分布情况。由受访单位提供

科研人员在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调研中华穿山甲分布情况。受访单位供图

多个定位相机拍到穿山甲

记者从省林业局了解到,早在2018年,科研团队运用红外相机进行哺乳动物监测时,在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了中华穿山甲的影像资料,包括中华穿山甲照片9张、视频2个。

为摸清保护区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数量及分布状况,2021年保护区联合广东省西江林场等单位,启动了中华穿山甲专项调查监测,在林场林区内14.1万亩监测范围布设了76台红外相机。

让科研团队欣喜的是,通过整理回收的红外相机数据发现,共有37个位点拍摄到中华穿山甲个体,相关图像视频资料共91份,拍摄范围涵盖保护区多个区域。目前76台红外相机仍在正常运作,除中华穿山甲外,还拍摄到了豹猫、白鹇、白眉山鹧鸪、画眉、红嘴相思鸟等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为进一步摸清区域内中华穿山甲情况,科研人员在烂柯山开展中华穿山甲洞穴样线专项调查,在21条样线中共发现中华穿山甲洞穴101个,其中觅食洞67个、居住洞23个,标记洞10个。

参与动物样线专项调查的高级工程师陆敏健介绍,“穿山甲的居住洞通常在较陡的斜坡上,洞口通常与天空形成一定的夹角,有预防雨水的功能,居住洞较觅食洞内壁更加光滑,洞深较长,洞径较大;觅食洞分布坡度较小,洞内壁稍光滑,洞深较浅,洞径稍小;标记洞是穿山甲排便吸引异性的洞穴,通常洞穴很浅,偶尔有穿山甲粪便。”

在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利用定位相机拍摄到的中华穿山甲。 照片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在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利用定位相机拍摄到的中华穿山甲。 受访单位供图

烂柯山是中华穿山甲肇庆最大分布区

“就监测设备布设范围和监测视频可以初步判断,烂柯山存在较大的中华穿山甲种群。”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华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华穿山甲个体活动范围约在3平方公里以内,10多万亩监测范围内37个位点拍摄到的影像,且分布在不同区域,由此可以判定,该片区活跃着不同的穿山甲个体。

华彦提到,洞穴在穿山甲的生活史中是极其重要的环境要素,洞穴样线调查结果显示,在烂柯山的不同方位发现101个洞穴,“这进一步说明,烂柯山区域分布目前发现的肇庆市最大的中华穿山甲种群。”

据华彦介绍,为掌握中华穿山甲的总体情况,2020年以来,广东已在全省开展中华穿山甲全域监测工作,并在韶关、肇庆、阳江、茂名等地发现了穿山甲的新鲜洞穴,拍摄到了穿山甲活动影像。其中,在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的中华穿山甲影像资料在肇庆地区最为丰富。

微信截图_20240926100225

在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利用定位相机拍摄到的中华穿山甲。 受访单位供图

肇庆加大对野生动物保护力度

据统计,2020年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已在广东穿山甲重点分布地区布设穿山甲野外监测红外相机690台,在全省11个地级市拍摄到穿山甲活动影像资料2万多份。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还创新开展中华穿山甲智慧保护体系建设,目前已布局建设5个野外科学研究台站、18个监测单元和一批监测点,基本覆盖我省中华穿山甲主要分布区。

一直以来,肇庆的林业、公安等部门加强对国家野生动物的宣传和保护,常态性开展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捕猎、交易和运输野生动物等违法违规行为。

烂柯山位于西江东侧,与羚羊峡古栈道森林公园对望,横跨高要和鼎湖两区,最高峰海拔904米,烂柯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961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1.59%,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