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部分实体店有售网红食品蜡瓶糖 医生建议少吃慎吃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郝蕊 杨永新 实习生 杨青俊 邓静惠

造型精美、口味多样,咬一口还有“爆浆”的感觉……最近,一种叫“蜡瓶糖”的糖果成了网红食品,吸引不少中小学生追捧。但也引发家长的担忧,这种蜡瓶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肇庆有售卖吗?记者近日进行调查。

蜡瓶糖也叫“蜡皮糖”,外壳是蜂蜡,里面是糖浆,外形颜色鲜艳,造型可爱,线上各大平台和电商网站都有售卖,部分网红和主播甚至带着儿童出镜带货。

端州区某小学附近商铺售卖的蜡瓶糖。
西江日报实习生 邓静惠 摄

端州区某小学附近商铺售卖的蜡瓶糖。 实习生 邓静惠 摄

记者打开淘宝等电商平台,搜索“蜡瓶糖”字样,便弹出大量产品,品种多到让人眼花缭乱。其中不少商家的销售主页显示超过10万+,甚至有商家号称“全网热销70万+”“回头客10万+”等。

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搜索“蜡瓶糖”,有大量销售、吃播视频,有的视频播放量甚至多达400万。在各大网络购物平台上,蜡瓶糖卖家也是数不胜数。除了购买蜡瓶糖,还有网友购买蜂蜡,根据网上教程,自制蜡瓶糖。

记者走访肇庆多家大型商超,并未见到蜡瓶糖的影子。但在部分小学附近的小店,见到有这种蜡瓶糖售卖,有多种不同的规格,如1元/盒、5毛/盒等。其外包装就是普通的纸盒,盒子背面印有配料、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注意事项等,标注着“不可吞咽”字样,同时写有“吸一吸,嚼一嚼,吐出来”“开心咀嚼,越嚼越快乐”等。

记者买了一盒,打开外包装后便闻到一股香浓的果香味,放入口里品尝,除了夹心的甜味,外面的蜡壳没有任何味道。

据肇庆市实验小学附近一家便利店的老板透露,这种蜡瓶糖前两年已经出现,曾一度在周边的学生中流行,但热度很快消退,店铺也未再进货。

覃先生的女儿在读小学,他表示:“看到有人摆摊售卖,但没有正规包装,不知道外面那层蜡可否食用。孩子在网络视频中看到过,也有同学在吃,她也想吃。我不敢买,怕是‘三无产品’,担心孩子吃坏肚子。”“我在网上看过关于蜡瓶糖可能致癌的报道,所以我没有售卖这款零食,安全最重要。”肇庆市第一小学附近一家便利店老板坦言道。

记者查看蜡瓶糖包装上的配料表,发现食品添加剂多达8种,如山梨糖、醇液、卡拉胶、柠檬酸等。有家长担忧,该食品为蜡质外壳,很难嚼烂,如果孩子在食用过程中不慎吞下,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苏巴丽看来,蜡瓶糖属于新的食品种类,目前缺乏相关质量标准和执行规范,特别是里面的添加剂是什么,是否有违规添加,剂量是否符合规定,都亟待规范。对于没有生产厂商、执行标准、食品标签等信息的蜡瓶糖,她建议不要购买和食用。

端州区华佗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周满霞认为,蜡瓶糖的主要成份是蜂蜡和果浆,蜂蜡一般没有毒性,但有的生产商家为了节约成本,可能使用含有多环芳烃的假蜂蜡,这是可累积的致癌风险物。

周满霞提醒,蜡瓶糖中含有较多糖分,如经常食用,会对牙齿造成一定的损伤,引起龋齿、牙齿疼痛等。同时,蜡是一种难以消化的物质,进入人体后,不仅不能被胃肠道吸收,还可能附着在食道或胃黏膜上,导致不适甚至损伤。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