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小心“开学综合征”找上门 医生建议:家长积极引导,家校配合防范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绮彤

“在开学前一个星期,来我们科室就诊的学生就逐渐增多了,目前学生患者在就诊患者中占比四分之一左右。”近日,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早期干预科主任程国强感觉到,来医院的学生明显变多了。“开学综合征”悄然找上门,那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摆脱焦虑,更好地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呢?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与其背后原因也各不相同。对于年幼的小学生,可能会出现头痛、身体不舒服等情况,导致其存在上课打瞌睡、听课不耐烦、人际交往紧张等问题,去了医院也检查不出问题,回到家后不适症状就消失了。而高中阶段的孩子表现则更为复杂,除了有心烦、低落、紧张、焦虑等情绪问题之外,有时甚至会出现头晕、手抖、胸闷、胃痛等躯体化的症状。

“低年级的孩子表现是外在的,会通过身体反应直接表现出来,而高年级孩子心思更为敏感内敛,有时候不易察觉。”程国强认为,升初一、升高一的学生面对学习要求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更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升初三、高三的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也容易导致“开学综合征”的出现。另外,部分学生面对从走读变成寄宿、从家到学校的转变,也会加重内心的不安。

程国强表示,“开学综合征”一般以短期的轻中度症状为主,家长不必过多忧虑,而是要学会积极引导。首先,家长应该关注和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出现焦虑情绪时,充分地理解、鼓励和支持孩子,不要给孩子过多的言语压力,而是通过日常的行动去关怀和温暖孩子。其次,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融洽的家庭成员关系,让孩子回到家里后能够更加放松,纾解压力。

最后,家长一旦发现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和孩子沟通,解决其生活上的需求和困扰,适时提供引导和帮助。同时,在开学阶段,学生们也应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调整作息时间。

此外,家校配合也至关重要。程国强建议,家长应与班主任积极了解和沟通学生的在校表现,实现信息双向交流。学校在开学之初应该打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新学期的学习状态,并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鼓励同学之间多交流。对于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及时由学校心理老师介入评估,必要时转介至专业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