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绮彤
“在开学前一个星期,来我们科室就诊的学生就逐渐增多了,目前学生患者在就诊患者中占比四分之一左右。”近日,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早期干预科主任程国强感觉到,来医院的学生明显变多了。“开学综合征”悄然找上门,那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摆脱焦虑,更好地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呢?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与其背后原因也各不相同。对于年幼的小学生,可能会出现头痛、身体不舒服等情况,导致其存在上课打瞌睡、听课不耐烦、人际交往紧张等问题,去了医院也检查不出问题,回到家后不适症状就消失了。而高中阶段的孩子表现则更为复杂,除了有心烦、低落、紧张、焦虑等情绪问题之外,有时甚至会出现头晕、手抖、胸闷、胃痛等躯体化的症状。
“低年级的孩子表现是外在的,会通过身体反应直接表现出来,而高年级孩子心思更为敏感内敛,有时候不易察觉。”程国强认为,升初一、升高一的学生面对学习要求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更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升初三、高三的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也容易导致“开学综合征”的出现。另外,部分学生面对从走读变成寄宿、从家到学校的转变,也会加重内心的不安。
程国强表示,“开学综合征”一般以短期的轻中度症状为主,家长不必过多忧虑,而是要学会积极引导。首先,家长应该关注和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出现焦虑情绪时,充分地理解、鼓励和支持孩子,不要给孩子过多的言语压力,而是通过日常的行动去关怀和温暖孩子。其次,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融洽的家庭成员关系,让孩子回到家里后能够更加放松,纾解压力。
最后,家长一旦发现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和孩子沟通,解决其生活上的需求和困扰,适时提供引导和帮助。同时,在开学阶段,学生们也应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调整作息时间。
此外,家校配合也至关重要。程国强建议,家长应与班主任积极了解和沟通学生的在校表现,实现信息双向交流。学校在开学之初应该打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新学期的学习状态,并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鼓励同学之间多交流。对于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及时由学校心理老师介入评估,必要时转介至专业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