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立体停车库出现新“停车难” 车位偏窄难停入 候时过长受诟病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随着肇庆市汽车保有量接近80万台大关,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长给停车资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我市积极应对,不仅加大了地面及地下停车位的建设力度,还大力推广立体停车库这一创新解决方案,成效显著。近日,记者走访发现,随着立体停车库数量的稳步增长,一系列新的“停车难”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万涛

随着肇庆市汽车保有量接近80万台大关,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长给停车资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我市积极应对,不仅加大了地面及地下停车位的建设力度,还大力推广立体停车库这一创新解决方案,成效显著。近日,记者走访发现,随着立体停车库数量的稳步增长,一系列新的“停车难”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高要区人民医院的立体停车库。                                     西江日报记者 万涛 摄

高要区人民医院的立体停车库。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万涛 摄

立体停车库:解决停车难题新希望

近年来,我市在立体停车库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以端州区妇幼保健院和端州图书馆之间的宝月路立体停车库为例,该停车库自2023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便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赢得了市民的广泛好评。该停车库配备108个PSC型10层机械式停车位,通过自动化操作,车主仅需简单几步,车辆便能在约一分钟完成升举搬运入库,极大地节省了停车时间。

9月4日上午8时半左右,高峰时段的宝月路立体停车库,前来停车的市民络绎不绝。车主朱小姐便是其中之一,她刚将汽车开至停车场立体停车库入口,车库门便自动打开,她熟练地将车辆开进车位停放好,下车后点击“存车”按钮,车库门自动关闭,设备自动完成车辆升举搬运入库等一系列过程。

“我每次产检都选择来这里停车,感觉很方便。”朱小姐向记者分享道,该停车场的收费也较实惠,首小时完全免费,24小时内最高收费也不过24元,而且特别提供了优惠月卡套餐,进一步满足了市民多样化的停车需求。

同样,高要区人民医院的立体停车库也深受市民青睐。记者采访时,目睹了众多车主有序排队等候入库的场景。这座八层高的停车库规划了ABCD四个独立区域,共提供104个车位。通过面部识别或车牌识别技术,车主能够迅速完成停车与取车流程,极大地缩短了等待时间,显著提升了停车效率。

新挑战:新“停车难”问题浮现

然而,随着立体停车库数量的增加,新的问题也逐渐暴露。比如有的商场内机械式立体停车位因车位偏窄等问题“不受待见”,车主更倾向于选择地面或地下停车位,导致机械停车位的利用率低下。

在端州区某商场地下机械立体停车位,记者目睹了车主吴小姐因车位过窄而多次尝试停车未果的尴尬场景。她表示,由于担心磨损车胎,最终只能放弃机械停车位,转而选择普通车位。

此外,立体停车库在高峰时段取车等候时间长的问题也备受市民诟病。比如中午和晚上高峰时段,取车需求的激增使得车主不得不经历较长时间等待,影响了出行效率,降低了立体停车库的吸引力。

更令人关注的是,当前机械立体停车位设计多基于燃油车标准,对新能源车不够友好。随着新能源车尺寸与重量的增加,部分车辆因无法停入立体停车库而受限,进一步制约了新能源车的普及与使用便利性。

此外,部分市民忽视立体车库的限高、限重等安全规定,强行驶入导致设备故障。一位立体停车库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他们车库就曾遭遇过此类情况,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停车设施的正常运作,更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业内人士:技术进步促立体车库更智能

针对少部分车位过窄导致的停车体验不佳问题,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主要是由于部分立体停车位在设计时受限于特定空间位置,使得车位尺寸被压缩得过于狭窄,从而增加了市民停车的难度。

对于高峰期取车等候时间长的现象,该业内人士指出,立体车库的本质在于以时间换取空间,高峰时段等候属正常现象。但他同时强调,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业主资金的逐步充裕,更多的立体车库将向更智能的方向发展,通过优化系统算法、提升设备效率等措施,努力缩短市民等候时间,提升整体使用体验。

此外,针对新能源车在使用过程中遭遇的停车不够友好问题,该业内人士表示:“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不久的将来,应该有更多立体车库生产企业积极响应市场需求,紧密贴合业主的具体需求,精心研发并推出专门适应新能源汽车标准的立体停车库。

同时,该人士也呼吁,广大市民积极适应和接受立体停车库这一新型停车方式。他提醒,市民在享受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应提高安全意识,仔细阅读停车库的使用说明和安全提示,确保车辆停放正确并遵守相关规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有序、便捷的停车环境,推动城市停车事业的健康发展。”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