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怀集县连麦镇探索“光伏+养殖”绿色发展新路子 “二师兄”住进智能“精装房”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近年来,怀集县连麦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积极引进绿色富农企业,将“闲置棚顶”变身“绿电生产线”,探索出一条“光伏+养殖”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浩辉 讯员 何丽玲 罗昭

近年来,怀集县连麦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积极引进绿色富农企业,将“闲置棚顶”变身“绿电生产线”,探索出一条“光伏+养殖”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养殖场内集约化、数字化、一体化的生猪养殖场景让人眼前一亮。西江日报通讯员 何丽玲 摄

养殖场内集约化、数字化、一体化的生猪养殖场景让人眼前一亮。通讯员 何丽玲 摄

走进位于连麦镇长岗村的肇庆兴泰农牧有限公司,记者通过数字化监控系统看到,养殖场内集约化、数字化、一体化的生猪养殖场景让人眼前一亮。“这些种猪是公司扩建后首批引进的5000头母猪,预计年出栏生猪13万头,产值达2.5亿元。”公司生产经理邓光俊一边查看系统数据分析,一边介绍,公司引进的都是目前行业繁殖与产肉综合性能最高、回报率最好的种猪。

肇庆兴泰农牧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占地面积1000亩,先后获得国家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广东省重点生猪养殖场、怀集县连麦镇建贤党员创业带富示范基地等称号。

随着行业往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该公司于2021年全面升级改造,总投资约4.3亿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把公司打造成集智能环控、饲喂、测定、生物安全为一体的现代化智能生态种猪场。

首期在2023年6月建成并投产,预计今年12月实现满栏生产。“通过升级改造后,‘二师兄’开始住上了现代楼房。”邓光俊打趣地说,猪舍采用双层楼房、大栋小单元、批次化全进全出设计,数十种智能设备和技术应用于疫病监测、粪污处理、种猪育种等养殖生产的各个环节中。

在人们的印象中,养猪是一项“苦、脏、累”的差事。传统的养猪场很多环节都需要人为操纵,现在从打料、调配到投喂等都全程实现自动化,只要动一下手指按个键就能轻松完成,一个人就可以管理1000余头猪,既实现精细化管理,又提高了员工工作效率。

“全套智能化设备可以24小时全方位跟踪种猪生活痕迹,实现生产、育种的数据及时、准确、便捷采集。”邓光俊表示,平时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实时监测猪舍温度、湿度、风速等环控情况,这样能够减少人与猪的接触,降低生猪患病的风险,达到养猪疫病易防控、产品可追溯、养殖更高效的目的。

除了实施智能化养殖,养殖场棚顶更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从该公司上空俯瞰,一排排太阳能光伏电板整齐排列在养殖棚顶上,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太阳能光伏电板年发电量约883千瓦时,应用在养殖场内,可以降低公司运作时所产生的成本。光伏电板还能遮挡阳光,降低猪舍厂房内部温度,可谓一举两得。”邓光俊表示,公司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加强与饲料公司、屠宰、加工企业合作,打造生猪全产业链。

连麦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将紧紧围绕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和加快绿色生态发展的目标,持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把怀集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赋能助力。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