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陈亦飘 罗昭
盛夏时节,位于怀集县大岗镇谭英村的光伏发电项目基地里,光伏板下稻浪滚滚,田里的旱稻已进入抽穗期,“旱稻丰收”图景即将成为现实。
这是中能建投怀集大岗150兆瓦“农光一体”示范项目,正在探索实施低碳排放节水抗旱稻的适应性示范栽培,目前测产亩产为650多斤,取得阶段性成果。昔日的果园枯竹林,如今变成“金土地”,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益。
中能建投怀集大岗150兆瓦“农光一体”示范项目。 项目方供图
“旱稻的适应力强,可以在比较贫瘠、水较少的土地生长,加上采用撒播种植,不需要育秧插秧,可以节省人工成本。”项目负责人汤嘉绪向记者介绍,旱稻每年种植一造,生产周期为125-128天,每年三四月份开始种植,七八月份进行收割,其余时间进行土壤肥力调理。
据了解,中能建投怀集大岗150兆瓦“农光一体”示范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600亩,静态总投资70339.04万元,动态总投资72268.00万元,于2022年3月正式进场施工。目前工程主体已基本完成,计划今年底投产。
汤嘉绪表示,该项目有效促进土地综合利用,实现光伏板上生产绿色能源、光伏板下种植经济作物的优化结合,推动光伏发电和农业生产“双赢”。
光伏板上生电、板下种粮,实现一地两用。通讯员 陈亦飘 摄
看着眼前生机勃发的旱稻,汤嘉绪对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今年已经扩种到20多亩了。我们将加强技术探索、模式创新,待试验成熟,进行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种植,逐步向全国推广。”
如今,大岗镇“农光互补”项目正稳步推进,有望实现“借光生金”和“借地生金”的双重效益。大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岗是农业大镇,具有丰富的旱地资源,将以“农光互补”项目为抓手,大力探索将光伏发电和主粮生产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益,进一步扩大旱稻种植面积,牢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