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冯淇
近日,司法部在京召开全国法律援助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表彰大会暨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其中,封开县法律援助处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
封开县法律援助处工作人员到受援对象家中了解情况。 受访单位供图
近年来,封开县法律援助处在“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原则基础上,通过织密维权网,守护“她权益”,发挥法治宣传效应等举措,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触手可及”的法律正义。
基层联络点织密法援力量
去年8月,86岁的莫婆婆因赡养问题,陷入经济和家庭困境,急切盼望法律帮助。
接到法律援助联络点、封开县长岗镇小圩村委会的电话后,封开县法律援助处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为老人提供“零距离”法律援助服务。原来,莫婆婆生育了五个子女,丈夫早在2015年病故。五个子女中,长子是五保户;次子以生活困难为由,十多年来都没有尽到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三子是残疾户,长女和次女已尽赡养义务。由于赡养问题,五个子女之间产生了巨大隔阂,变得难以沟通,家庭关系陷入僵局。
法援工作人员意识到,要帮助莫婆婆解决困境,不仅要综合考虑各个子女的经济能力,更多的是释放化解压抑其中的家庭矛盾。封开县法律援助处负责人陈明顺介绍,除了当场为莫婆婆办理了法律援助手续,确定了指派律师外,“我们还根据莫婆婆的五个子女实际情况,尽量公平地安排了他们可以接受的赡养责任,调解达成一致意见。”
据了解,封开县法律援助处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关口前移至基层,由点到面推进全覆盖,在全县16个镇(街道)全部建立了镇级法律援助工作站,还在县妇联、老龄委、总工会、武装部、残联、看守所设立了法律援助权益保障部,在全县199个村(社区)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在全县25间中学设立中学法律援助联络点。实现了“法援+”工作模式惠及更多困难群体,切实发挥“1+1>2”叠加效应。
救助合力绘就妇儿幸福底色
一直以来,妇女儿童权益保护都是法律援助工作的重中之重。据统计,封开县法律援助处共为近200名家庭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妇女提供法律援助,通过服务热线、现场接待等方式,为近千名妇女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2013年1月,居住在封开县杏花镇的梁阿姨为雇主搬卸肥料过程中,不慎被车上坍塌下来的肥料砸伤,导致重伤,治疗费达20万元。由于梁阿姨家庭困难,无力承担巨额的医疗费用,但雇主却迟迟不愿承担赔偿责任。情急之下,封开县法律援助处及时向梁阿姨伸出援手,指派县法援处聂锦洪律师及广东邦达律师事务张帆律师承办。该案件先后经历4次诉讼,历时超过6年,最后为梁阿姨争取到赔偿款27万多元。此案入选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2021年民事、刑事法律援助十大典型案件”。
“对于困难妇女儿童,我们也加大救助力度,在积极开展法律援助的同时及时将相关救助信息反馈至县妇联,与其强化信息互通、形成救助合力,在心理疏导、社会帮扶等方面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陈明顺介绍道。
不久前,年仅11岁的小吴在省道S266罗董路段骑自行车上学时,被一辆中型自卸货车撞倒受伤入院,住院及康复治疗费共49万多元。封开县法律援助处启动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通过当日受理、当日审批、当日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最终,法院判决保险公司赔偿小吴41万多元,极大地缓解了小吴家庭的经济压力。
护“薪”行动让劳有所得
“好在有法律援助,终于拿到了被拖欠了4年的工资,再次感谢你们的帮助!”不久前,宾先生等8名农民工领到劳务费2.899万元后,激动地对封开法律援助处工作人员表达谢意。
原来,宾先生等8名农民工受雇于老板杨某,在封开县长岗镇某企业提供劳务,但8名农民工的劳务费一直未结清,多次催收无果。一番周折,宾先生等人来到封开县法律援助处申请法律援助。
“当时,我们考虑到当事人人数众多,没有交通工具,工作时间不同等因素,我们便和当事人直接驱车到长岗镇前程村委会了解情况,同时收集证据材料。”陈明顺介绍,通过“法理情”融合,耐心做通杨某的思想工作,劝解其要将心比心。“最终,在封开县人民法院庭审过程中,经过我们法律援助处律师辩护和促进调解,终于达成调解协议,宾先生等人也顺利拿回血汗钱。”
记者了解到,封开县法律援助处积极履行保障公民和有关当事人合法权益职责,通过瞄准欠薪源头强化服务措施,把这个“末梢”尽可能延伸到更多农民工身边。
据统计,2023年到目前,封开县法律援助处组织办理农民工讨薪维权案件76宗,成功受理化解群体性农民工欠薪维权案件4宗,为受援人讨薪或避免经济损失共计323.3万元,受援人回访满意率达100%。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