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在端州区城西街道百花园居民梁小兰的家里,有一口会省粮的“锅”。“这口锅并不是具体指某一个锅,而是我妈妈的煮饭‘奇招’:下米的量拿捏得很准,管我们吃饱,但又不会浪费。”梁小兰的小女儿对记者说道。
梁小兰出于上世纪70年代,小时候在云浮市郁南县一个小山村里长大,经常跟着父母到田间劳作,看到种出来的每一粒粮都饱含劳动人民的汗水,因此在生活中倍加珍惜粮食。即使到城里成家立业,她依然勤俭节约,不浪费一米一粟,其中就体现在电饭锅里。
“家里每人吃多少米饭,我心里已有数。”每次下米前,梁小兰都会结合当天菜式,如果菜肴丰富,估计家人胃口好,下米量就增加,反之就略减,保证大家吃饱、吃好。“每次吃完,锅里极少剩余。”这让她的子女赞叹佩服。
到超市买新米,梁小兰只会买几斤,回来给家人品尝后再根据家人的喜好决定是否再购买。“我们不会长期吃同一款米,会根据季节换新米,改善口味。”她说,不仅是米,在肉菜方面也把握好分量。梁小兰还善于学习厨艺,做出美味菜肴,让家人自觉光盘,杜绝浪费。
在梁小兰子女的眼中,电饭煲里的剩饭,哪怕只有一两口,都很少见到母亲倒掉,全部颗粒归碗,最后全都吃到肚子里。在梁小兰的影响下,其子女也养成了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包括外出吃饭或和朋友聚餐时适量点单,有剩余饭菜都会打包带回家。
家里来客人,梁小兰会根据客人喜好做好宴席,无论是菜或饭少有剩余。味道好,不浪费,正因如此,亲戚朋友一起聚餐时,买菜点菜都习惯由梁小兰张罗,身体力行珍惜粮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