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招揽运营人才 引进专业公司 镇村(居)合力助推 文旅运营助“无名村”变“网红村”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广宁县螺岗镇螺岗社区风景优美,经镇居合力推动名声越来越响。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广宁县螺岗镇螺岗社区风景优美,经镇居合力推动名声越来越响。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小明 摄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戴福钿 通讯员 练毅

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破解乡村旅游发展难题,近年来,我市各地乡村纷纷发力,通过招揽乡村旅游运营人才、引进专业运营公司、镇村(居)合力“出点子”等方式,把原本“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乡村打造成大众熟知的“网红村”,既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又富了乡村和村民。

招揽人才盘活文旅资源

4月10日,记者驱车驶进鼎湖区凤凰镇上水田村。沿着潺潺溪流,别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村屋,干净整洁的村道,围炉煮茶露营基地以及随处可见的服务配套,无不展现出该村旅游发展的火热。

然而,3年前,上水田村还是一个业态薄弱的“空心村”。“村里拥有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客家文化,是发展旅游的天赋底气。”上水田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邹华娣介绍,虽然经过人居环境整治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吸引了部分游客到村游玩,但苦于没有整体运营,人气比较零散,难以壮大流量变现。

基于此,上水田村“两委”干部决定物色专业运营人才。深谙旅游运营门道的退役军人邹东华因此“上任”。“当时,村里无青壮年力量、无发展项目、无统一规划的景点和线路,部分民居闲置,这是乡村旅游运营需要消除的掣肘。”邹东华告诉记者,为协助村委会做好乡村旅游运营,他积极“走出去”学习,深入了解市民游客需求,致力发掘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服务项目,丰富乡村游玩体验。

2022年,上水田村盘整了60多亩闲置土地,打造集花卉观赏、特色农产品种植和研学体验于一体的初心农场,吸引了一大波游客前往游玩。“这只是我们村旅游运营的第一步。”邹东华说,该村同时将原本杂草丛生的溪流沿岸改造成溯溪风景带,建成村级游客服务中心和网红直播间,完善了旅游线路和标识指引,并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引流,带动客流量持续上升。

去年,上水田村还拓展了游玩项目,推出凤凰镇首个围炉煮茶露营营地,依托官田客家酿酒文化打造美酒一条街,并动员有能力的青壮年返乡创业,利用闲置村屋开农庄、建民宿……

“经过统一运营,如今每逢假期,上水田村游客络绎不绝,村里的餐饮店、民宿及露营基地尤为火爆。”邹华娣笑呵呵地说,以民宿颜家庄为例,每到节假日,该店客房一房难求,住客主要来自广州、佛山等周边城市。

得益于旅游发展,目前,上水田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近12万元,进一步带动了乡村发展、村民致富,走出一条镇域乡村经济发展的新路。

引进企业打响文旅品牌

说到肇庆乡村旅游景点,高要区莲塘镇荔枝村是其中的佼佼者。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到如今的网红打卡点,该村实现了华丽转身。

“荔枝村里有一座神符山,未开发利用时偶有游客过来爬山。”荔枝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孔令聪透露,村委会曾想过发展乡村旅游,奈何一无开发资金,二无运营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一度搁浅。

近些年,随着乡村振兴成为时代发展大潮,各地相继开发了乡村旅游景点。“既然自己施展不了拳脚,为何不引进专业旅游公司和运营企业?”孔令聪说,为抓住发展机遇,荔枝村委会决定转换赛道,于2022年引进肇庆润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整合神符山、罗氏沼虾养殖、农业基地等资源,打造集登山、农耕文化体验、儿童乐园等于一体的哈哈乐农耕文化园,并通过线上直播、策划活动、与旅游企业和教育机构合作等方式,吸引了大量省内游客到场游玩。

有了景区,有了人气,如何带动村民致富?荔枝村在与哈哈乐农耕文化园加强线路互动、完善游玩设施等的基础上,引进乡振青年文旅有限公司,对村里的古村落、状元学堂、孔氏宗祠等景点进行系统化、多维度运营,如制定游玩线路,发展研学游,招引更多小而美的商家完善旅游配套等等。

“经过专业运营,我们村实现了蜕变,闲置的村屋经过统一盘活,发展成书店、咖啡店、饭店、民宿等。”孔令聪自豪地说,每到节假日,旅游大巴、私家车络绎不绝。村中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村集体年收入从以往的10万元左右增加到如今的23万元。

四会市江谷镇竹寨村同样通过引进运营企业,打造了集云谷瀑布、三角梅花海、水果采摘、露营餐厅、民宿等于一体的绿樱庄园,串联周边景点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振兴。

镇村(居)合力引客留客

潺潺流水蜿蜒而过,两岸黄花风铃木开得正盛,引来大批游客休闲玩耍。他们或在亲水石道戏水,或在彩虹桥拍照打卡,或在大草坪上露营,或在农耕文化馆和山狮文化馆了解当地传统文化……一派乡村旅游的兴旺景象。

这是广宁县螺岗镇依托现有资源,对螺岗社区旅游项目进行精心运营所带来的有效体现。“螺岗社区内有一条河流绕黄泥坑村而过,以前两岸杂草丛生,鲜有人过去玩耍,旅游资源和产业项目相对少。”螺岗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广升回忆道,2021年前,看着社区账户上仅有的3000元集体经济收入数字,“两委”干部忧心不已。

2021年,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螺岗镇对螺岗社区黄泥坑片区进行升级改造,在河岸打造黄泥坑无忧乐园,建设了亲水平台、绿道、公共厕所等等。渐渐地,这个美丽舒适的休闲公园走进大众视野,成为人们熟知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乘着乡村旅游发展东风,螺岗镇和螺岗社区决定把握机遇,通过携手运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为做好乡村旅游运营,镇政府和社区想了很多办法。第一步就是如何把游客吸引过来。”螺岗镇副镇长黎楚舒告诉记者,他们借助抖音、微信等平台,展开了一波较为集中的推广。

有了名气,如何把游客留住?“这是我们最为头疼也是最关键的一环。”黎楚舒介绍,经过深入调研,螺岗镇决定因地制宜,在黄泥坑无忧乐园周边增加农文旅项目,如打造蔬果采摘基地、花卉种植观赏区;增设儿童游乐设施、露营基地和网红打卡廊道;依托本土传统文化建成农耕文化馆和山狮文化馆等等。

“为满足游客需求,社区还对附近的闲置房屋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成餐饮店、小吃店和便利店,大大满足游客的日常休闲需求。”李广升笑着说,经过专业运营,螺岗社区从寂寂无闻到备受热捧,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该社区年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