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夏紫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教育可以让孩子走出教室、探索自然、接触社会,学习一些在学校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近年来,我市不断规范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管理,提升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质量,打造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完善研学教育评价体系等,发布《肇庆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工作指引(试行)》等,持续纵深发展我市研学教育品牌工作。
近日,肇庆市第一中学江滨校区组织八(一)班全体学生和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物理社团的学生首次开展“千年府城”跨学科研学实践活动。研学中,地理学科梁金洪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府城的古地图,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肇庆府城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其府城内的功能分区。“春秋学社”历史社团的黄思斯老师则从建筑结构方面去介绍丽谯楼的建筑特点和风格……
一轮游走学习下来,同学们都获益匪浅,而这也是我市在《肇庆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工作指引(试行)》中提到的,研学基本原则中的教育性、实践性。不难发现,我市不少研学实践均有突出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亲近自然、接触社会、拓展视野、参与体验、丰富经验和阅历,帮助学生在研学实践中获得更深入的学习体验,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针对校内各学段、各年级研学实践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安排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市情教育、国防科工教育、自然生态教育、劳动教育六个方面的教育主题,帮助学生通过研学实践,广泛接触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是我市开展研学教育的特色之一。
收割水稻、种植花生、挖番薯、除草……在肇庆,劳动课程不仅已经成为各校的“必修课”,而且还玩出了多种花样。如封开县江口中学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劳动研学课程,组织了42名学生,到该县大洲镇罗田村研学基地体验农耕生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学习使用镰刀、打谷机等工具,现场开展了收割水稻比赛。又如作为肇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之一的肇庆星湖旅游景区,也相继推出以“研学启航科普星湖”为主题,通过游船研学的方式,让青少年深入体验星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推动科普研学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肇庆各地研学实践教育团队都会根据各学段教育目标和学校办学特色,结合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的研学实践主题课程,探索构建有效的研学互动模式,设计和优化研学课程内容,保证研学实践活动的教育性和实效性。
如四会市以基地为重要依托,结合域情、校情、生情,积极与本地旅游景区、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遗产等资源开展合作,丰富中小学生研学活动内容,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品牌效应的研学项目。目前,四会市已有肇庆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3个,四会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0个。
而为了让“研学游”向“研学优”转变,近年来,我市不断建立健全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评价机制,组织学生对研学实践基地、承办机构进行满意度评价。
此外,研学活动结束后,还要求学校及时组织以班级、年级等为单位的主题班会或专题总结会,让感悟体会深、成果丰富的学生代表进行分享,对于过程中表现突出、记录完整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要组织评选优秀的研学实践成果,开展专题的班内或校内板报等展示活动,将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做到深处、做出高度、做出新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