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青年夜校”开设的瑜伽课程,吸引众多青年参加。受访单位供图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夏紫怡
从大排档、KTV等休闲娱乐场所,走向品茶插花、挥墨抚琴的精彩夜校课堂,肇庆青年的夜生活选项越来越多、文化味越来越浓。近段时间,肇庆各县区陆续开设“青年夜校”,潮流丰富的课程设计,欢乐轻快的社交氛围,吸引了一大批当地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热门课程甚至出现“一位难求”的盛况。如今,上夜校正成为肇庆青年新的生活方式。
不久前的一节“青年夜校”课堂上,青年学员们正忙着搓粉、揉面、打发蛋液,经过短暂的烘烤时间,一个个香气扑鼻的瑞士卷和蛋挞新鲜出炉,浓郁的甜美气息瞬间充盈课间。由团四会市委组织的“青年夜校”烘焙课堂,一经推出,异常火爆。夜校受热捧的背后,反映的是夜校优质稀缺的文化供给和当代年轻人蓬勃旺盛的文化需求。
“为了更好地响应青年的需求,我们在前期进行了调研,结合反馈意见,开设了烘焙、篮球、摄影、瑜伽、短视频等青年化课程,以此提高青年学员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在团四会市委副书记周莹看来,兴趣驱动、轻松社交、美育对话……夜校之行的本质,是年轻人下班后的惬意精神之旅。
去年12月,团广宁县委也顺利开设“青年夜校”,作为载体平台,夜校同样有利于更好地发掘本地文创青年、街舞青年等新兴领域的青年群体,把服务对象转化为服务队伍,成为我市全域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措施之一。
“与城区青年夜校相比,尽管县级的师资力量没有城区的丰富,但我们选择更多地依靠新兴领域的创业青年。引领新兴青年参与到青年夜校的教学中。”团广宁县委副书记黄广正介绍,与此同时,青年夜校也能为新兴青年的创业产品提供宣传平台,吸引更多青年关注并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的互补互动。
而团高要区委组织的“青年夜校”,则建立青年人才师资库,将不同领域、不同系统的青年人才都纳入夜校人才库中,如青年讲师团成员、文艺工作者、高校教师、非遗传承人等。
有了人才的支撑,课程类目就变得多姿多彩。团高要区委挂职副书记沈樱洋介绍,在制定课程类目时,会格外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文化艺术、实用技能培训、农村电商培训等公益课程,“目前,我们还打算结合高要的传统特色文化,开展非遗技艺课程,例如新桥的洋篮编织、金渡的花席编织、端砚技艺和茶果制作等,推动非遗传承青年化。”
公益性和高性价比是目前“青年夜校”广受欢迎的重要因素,而为了让“青年夜校”品牌可持续推动,肇庆各县区纷纷探索“省钱”路径。广宁“青年夜校”以共青团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为主要架构。通过遴选专业老师,保障课程质量,动员社会力量加入,扩大惠民范围。
四会“青年夜校”则与企业、机构、学校等合作,充分整合课程资源和利用场地资源,“如我们与学校合作,利用学校体育场地和专业的羽毛球老师,开设羽毛球课程,确保课程免费的同时,质量不会下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