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严炯明
日前,市科技局对全市88个乡镇农业技术需求进行了摸底,形成《肇庆市乡镇技术需求表》,组建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到乡镇开展新一轮农业技术服务工作。近年来,我市农村科技特派员持续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加快各项成果在乡村开花结果,助推乡村振兴闯出新路子。
农村科技特派员许政生(左一)带领团队为水产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让养殖户喜获丰收。受访者供图
“只要乡村有需要,我乐于深入基层向农民朋友传授最新的农业技术,解决他们的难题。”谈起新一轮技术帮扶,肇庆学院生科院院长、农村科技特派员邵玲说,2018年以来,她一直致力于为对口乡镇提供南药种植技术指导。
巴戟天种植是德庆县高良镇农业种植重点产业之一,但由于农民种植以直插、扦插为主,导致亩产量及其药效一直无法提升。2019年,作为农村科技特派员,邵玲带领团队,一边收集巴戟天种植资源,一边着重进行种源提纯复壮技术研发。
次年,她的团队在当地建立巴戟天育苗基地,并与当地合作社开始种植试验。邵玲定期下乡为合作社提供种植指导,并对种植过程各项数值进行记录,以便作进一步研究。
目前,巴戟天种源提纯复壮经过多年试验,不但有效解决了传统坡地连片种植带来的潜在山地环境破坏问题,整体经济效益也获得提升。该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在德庆县推广近2000亩。
除了巴戟天,邵玲团队近年还为河台镇黄金菊、乐城镇广藿香提供种源提纯复壮技术指导。“两个项目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我们会持续关注,推动两个镇南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她说。
与邵玲不同,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技术人员许政生,则专注于水产养殖领域的技术帮扶。去年,他的团队对接高要区金利镇,为当地水产养殖发展寻找“良方”。经过现场走访,他发现当地水产养殖存在良种不足、喂养技术较为传统、养殖户病害防治知识不足等问题。
针对良种不足,许政生在三户水产养殖户试验投放桂花鱼良种鱼苗。经过一年养殖,整体经济效益相比传统品种有了较大提升,吸引了周边养殖户效仿。
除此以外,许政生还引导养殖户饲养期间喂养饲料,而不是传统投喂小鱼,带动整体喂养成本减少40%。“期间,我还带领团队定期深入金利镇,为养殖户提供病害防治知识指导。”他说。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2023年全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参与驻镇帮扶1670人次,服务带动农户数量2250多户,服务企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机构241个,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124项,为当地引进项目21个,帮助受援对象增收1529万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