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高要区水南镇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人树共生守护“绿色”乡愁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3月19日上午,高要区水南镇围坪村,88岁的莫庆林坐在屋前,看着一旁枝繁叶茂的古榕树,思绪回到孩童时代与古树的点点滴滴。“村中古树陪伴着我的成长,我对它们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他跟记者讲道。

围坪村村民在古树公园散步。

围坪村村民在古树公园散步。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严炯明

3月19日上午,高要区水南镇围坪村,88岁的莫庆林坐在屋前,看着一旁枝繁叶茂的古榕树,思绪回到孩童时代与古树的点点滴滴。“村中古树陪伴着我的成长,我对它们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他跟记者讲道。

在水南镇西牛村围坪古树公园,二十几棵古树错落有致地生长,其中不少古树在建村时已经种下。上百年的鸡毛松、古榕树和百年以下的树木“多代同堂”,形成了难得的古树争辉之景。

古树也是往日村中社交中心。围坪村老人、妇女围坐在大树下用竹子编制箩筐,或相互分享村中趣事。到了夏天夜晚,各家各户也会齐聚树下纳凉聊天。

古树也是村中孩子儿时的乐园。孩子们从一旁溪水中捡起石螺,在古树下架起炉灶烹煮,品尝那一口鲜味。儿时的莫庆林则会跟小伙伴,选取一棵相对矮小的古树,用绳子绑住粗壮的树枝,荡起了秋千。

古树之下也见证了围坪村年年岁岁的各式庆典。每逢正月初六,围坪村会举行春社庆典,巡游队伍舞着狮子穿梭在古树之间,举行抢炮、聚餐等活动。而到了中秋佳节,村民同样会聚在古树下,一边赏月,一边品尝各种家常菜肴。“那时候物质生活不丰富,我和父母一起坐在古树下分吃着月饼,感觉十分幸福。”76岁村民莫树进回忆说道。

古树不仅是儿时的乡愁,也承载着村民的祈愿。“树进”“庆林”“木海”……不少老一辈的围坪村村民姓名中都会有与树木相关的元素。“父母期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加上对村中古树尊崇,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莫树进说。

上世纪60年代末,村民逐渐搬到新村,然而与古树之间的情感依然难以割舍。莫树进每天都要走回来,看一看摸一摸古树。莫庆林则选择继续留守旧村,希望能近距离守护村中古树。古树保护也成为围坪村约定俗成的村规。“村中修路建屋,大家都会有意识绕开古树。”56岁西牛村村干部莫木海说。

作为高要区首个省级森林小镇,水南镇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不少古树更“住”进公园里,与更多市民朋友共同见证城镇发展。如今该镇计划建设16个口袋森林公园,目前已经建成14个,2个还在建设中。

古树公园的建设也让围坪村重新热闹起来。公园建设之初,莫木海走访盘点村中古树情况,为古树保护提供详尽资料。看着备受呵护的古树,以及周末络绎不绝的游客,莫庆林一如既往地坐在屋前,脸上多了一丝笑容,有时还会主动向游客介绍起古树历史。

如今,莫树进也会带着孙子孙女来到围坪古树公园一边散步,一边讲述自己与古树故事,“古树是我们的根,无论何时都不能忘。”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