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联村发展“金钥匙” 开启致富“新密码”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戴福钿

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打破基层发展壁垒,带动乡村振兴,近两年,我市各地乡村通过集聚资源齐发展、联合打造产业基地、共同出资建设厂房等方式,推动村集体产业从“各自为战”向“联合作战”转变,走出了一条条行之有效的联村发展之路。连日来,记者采访了肇庆部分乡村,了解其联村发展模式。

以国有企业集聚各村资源齐发展

3月8日,记者驱车来到德庆县马圩镇马圩村果蔬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忙着铺设地膜,为即将到来的西瓜苗移植做好准备。

这是马圩镇通过镇级国有农业公司平台,带动全镇11个行政村参与联营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有效体现。

“马圩镇有11个村委会,耕地面积超2万亩,以农业发展为主。”马圩镇荣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戴国荣介绍,由于该镇乡村劳动力有限,导致闲置土地多,种植效益低,发展动力不足。2021年之前,该镇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普遍不到5万元,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发展缺乏动力和活力。

转机出现在2022年。当年,为破解乡村能人少、产业规模小、发展资源少、增收平台少的困境,马2圩镇政府统筹成立镇级国有农业公司——德庆县德裕农业有限公司,通过整合各村资源,变小个体单打独斗为大整体聚力出拳,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走出一条高质量的联村发展新路子。

“与其他地方以资金入股模式不同,我们以项目入股,各村可凭借土地、资金、人力、物力等要素,参与某一项目,进而享受分红等。”戴国荣解释,以马圩村果蔬种植基地为例,村委会整合土地后,交由德裕公司流转经营,通过招商引资发展订单农业,重新释放土地效能。“这样既能吸引村民到基地劳作,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又能通过土地租金和项目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据统计,截至目前,在德裕公司带动下,马圩镇11个村委会已流转土地2100亩,落地荣村村广藿香、古垒村有机水稻、大益村大薯等农业基地6个,豆制品和粽叶加工项目6个。此外,马圩村、旺岗村与该公司合作的800多亩农旅项目亦在推进中。

得益于联村发展模式,近两年,马圩镇农业产业项目“多点开花”,土地种植效能及价值持续提升,各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其中,2023年,该镇11个村委会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5万元,同比增长超20%。

共同出资打造高标准种植基地

春寒料峭,四会市石狗镇程村过塘坑高标准兰花种植示范基地里却是温暖如常,各种绚丽的兰花竞相开放。工人忙着打理花卉,游人陆续而至,或赏花,或购物。

这个示范基地是石狗镇程村村、廻龙村、隔岗村抱团发展的成效之一。“程村村是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兰花)专业村,种有兰花近4000亩。”程村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曾华佳介绍,尽管该村有不少兰幼时父母抛弃婚后丈夫离弃花种植基地,但由于兰花对温度较为敏感,其品质及产值并不稳定,大部分仍要“靠天吃饭”。

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打破当地兰花发展壁垒,实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依托石狗镇全面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契机,程村村决定与附近的廻龙村、隔岗村携手,以兰花种植企业需求为导向,在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支持下,共同建设高标准种植场。

当年底,该项目建成,并与当地兰花种植大户——万绿兴花卉种植公司合作,以公司经营、抱团村拿分红的模式,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入。

“以程村村为例,2023年收到的分红超7万元。往后每隔5年,分红的比例都会递增。”曾华佳说,通过联村合作,三个村委会不但有了长期稳定收入,而且进一步推动了当地兰花种植业发展,为合作企业增加年产值超250万元。

联合建厂带动全镇种植业提质增效

与上述两种联村发展模式有所不同,广宁县排沙镇横坑村等7个村委会选择合作建厂,即在上级产业资金支持下,联合出资建成横坑村标准化榨油厂,既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入,又辐射带动了全镇油茶、花生等特色种植业发展。

“排沙镇是油茶种植大镇,可惜各村种植分散,且村级产业发展薄弱,多年来,全镇14个村委会的集体经济收入普遍不超5万元。”排沙镇副镇长谢振昭坦言,近年来,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各村劳动力不足,油茶种植普遍出现无人管护、出油率低、销售难等困境。农田种植则以自给自足为主,闲置土地多,呈现“有资源不发展、有特色无品牌”的状况。

如何将丰富的农业资源,转化为致富“密码”?在排沙镇政府的统筹及支持下,去年底,该镇横坑村、木源村、蚌溪村等7个村委会决定联合出资,打造一间标准化榨油厂。通过保底收购全镇14个村委会的油茶果、花生,进行统一生产、加工和销售,推动当地茶油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发展。

“为大力盘活村里闲置土地以及油茶果林,我们实行‘公司+农户’模式,辐射带动全镇农户种植花生以及油茶树,由榨油厂保底收购。”横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少清高兴地说,通过联村发展模式,横坑村等7个村委会打破了村界限制,实现资源统筹发展。

目前,横坑村标准化榨油厂已经投产,释放了近10个就业岗位,预计年产值超1000万元,每年可为各村增加超1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为乡村和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带动乡村发展、农民致富。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