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陆志锋 特约记者 方斌 通讯员 赖小琴
总投资20亿元的小鹏智能新能源汽车新车型项目签约落户,肇庆小鹏智能智造研究院注册成立;瑞庆时代产量增长超2倍,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二阶段工程正式开工,成为宁德时代首个储能电池为主的零碳工厂;肇庆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城成为国家重大项目,获得国家用地指标;与广州市、深圳市一同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园区;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连续三年实现进位……过去一年,肇庆高新区围绕加快向粤港澳大湾区工业科技新城转变,全力抓好新型工业化、制造业当家、产城融合发展等工作,经济社会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作出部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指导性。肇庆高新区作为全市产业强市火车头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的一年,如何围绕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市委工作安排,在整体推进工业科技新城建设中实现重点突破?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肇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泽全。
记者:新能源汽车产业是肇庆高新区重点打造的万亩千亿产业集群。2023年,肇庆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城也成为国家重大项目。2024年肇庆高新区将有哪些举措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发展新突破?
江泽全:今年,我们将持续聚焦“双核一城”,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一方面要服务小鹏汽车、瑞庆时代做大做强,推动小鹏汽车新车型项目尽快实现量产,研究院充分发挥作用;推动瑞庆时代一工厂继续扩大产能,二工厂加快实现竣工,建成全省首个涵盖电芯生产到电箱、电柜和集装箱系统集成的全链条储能产品生产基地。另一方面继续坚持土地、融资工程、招商落地等“五线并进”,推动肇庆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城建设取得更大突破,推动小鹏智能汽车配套零部件产业园西园全面开工,系列配套项目加快建设。同时,引导和支持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增加经营内容等方式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与新能源产业的耦合发展。
记者: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持续提升发展“含绿量”“减碳量”“含金量”,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肇庆高新区去年与广州市、深圳市一同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园区,将有哪些举措落实好试点工作?
江泽全:肇庆高新区将坚持试点示范,建好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一是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全国领先的物流车光储充换检一体化示范站建成投用,依托制造业企业、物流园区、政府物业打造一批“零碳园区”示范,启动一批用户侧、电网侧储能电站建设。二是大力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建好大旺大南山森林公园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龙湖特色碧道、古树公园等,由点及面,打造蓝绿交织的绿美生态空间,擦亮大旺绿美生态名片。三是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记者:以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业态,在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新一年,肇庆高新区将有哪些创新举措进一步挖掘新经济新业态发展潜力?
江泽全:我们将坚持改革赋能,持续推动新经济新业态健康发展。一方面,争取广州数据交易所肇庆服务基地落地我区,推进以碳账户为核心的“1+N”碳金融服务体系改革,打造更具市场培育能力、创新服务功能、行业带动效应的数据赋能“先锋地区”,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促进本地制造业与跨境电商重点平台、服务商的对接,依托跨境电商大数据大平台优势,助力“肇货”行销全球,打造跨境电商产业良性生态圈。
记者:202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肇庆高新区要加快向工业科技新城转变。新的一年,在工业科技新城建设上,肇庆高新区有什么谋划?
江泽全:肇庆高新区将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对标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加快工业科技新城建设。一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推动中心人民医院、新学校等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二是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工业邻里中心、高星级国际连锁酒店及高端大型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完善城市生产生活配套,促进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三是坚持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办好长者饭堂、托育中心等,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