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黄博超 叶沃森 梁振华
深冬时节的怀集县坳仔镇,漫山的茶秆竹林郁郁葱葱,富有生机活力,蜿蜒的林道上偶尔响起运送竹子的声音。
茶秆竹是坳仔镇的特色产业,代代靠竹吃竹的村民们通过开山拓荒、经营竹林维持生活,而竹子出口及加工业的发展,为这方山林提供了更多致富可能。实施乡村振兴以来,坳仔镇党委、政府,驻坳仔镇帮扶工作队着力厘清产业发展思路,补齐林道建设短板,提高坳仔茶秆竹品牌知名度,逐步推动茶秆竹产业振兴发展。
修建林道,打通产业动脉
怀集茶秆竹生产经营历史悠久,种植区域主要在今坳仔镇。清道光年间曾畅销英国市场,随后又逐步发展成为怀集大宗外贸出口商品。专营竹子收购和加工外销的竹庄一时兴盛,带动绥江两岸繁荣。
据了解,茶秆竹具有通直、壁厚、枝细、叶疏、节平、光滑、坚韧、弹性强,不易虫蛀、耐腐蚀、燃烧后竹灰洁白不成炭等特点,是一种竹质优良的原材料。正因为这些优良特性,怀集茶秆竹质量过硬,在国内外享有“竹中之王”“钢竹”之美誉,2010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近年来,怀集茶秆竹出口量明显增加,远销欧美和东南亚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坳仔茶秆竹备受市场青睐,但生产条件并不理想。过去,怀集茶秆竹产业存在林道不通、砍伐运输不方便的问题,运输成本和效率均受限制。据介绍,坳仔镇拥有丰富的茶秆竹资源,但目前全镇开发出来的茶秆竹仅占全镇竹资源的一半左右,另一半“困山竹”因林道不通的原因尚未开发。未能及时砍伐的茶秆竹会逐渐老化退化,即使之后能够开发,也会因品质下降导致经济效益降低。
要致富,先修路。坳仔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征求各村的意见建议,利用乡村振兴项目政策和资金,分三批次对全镇茶秆竹山林进行林道开发,涉及璃玻村、盆布村、上洞村三个行政村。
镇里的支持激发了村一级的积极性。2023年4月至9月,盆布村通过村集体补助一部分、村民自筹大部分,集资64.4万元开辟林道23公里,直接受益竹林面积超4000亩。
擦亮品牌,申报“中国茶秆竹之乡”
在竹产业业内,坳仔茶秆竹早有可观的声誉和口碑。为进一步擦亮坳仔茶秆竹品牌,坳仔镇积极申报“中国茶秆竹之乡”称号。2023年9月21日至23日,“第五批中国竹业特色之乡”评选认定工作会在湖南长沙召开。坳仔镇立足竹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申报“中国茶秆竹之乡”称号。评审认定会上,坳仔镇从茶秆竹的资源情况、发展历史、产业现状和未来规划等方面向专家组作详细汇报,得到评审专家组的高度认可。2013年10月底,坳仔镇通过评审,成功申报“中国茶秆竹之乡”称号。
此外,坳仔镇还请来行业专家把脉茶秆竹产业。2023年7月,坳仔镇政府和驻坳仔镇帮扶工作队共同邀请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自然生态数字碳汇专项执委会到坳仔镇调研林业(茶秆竹)发展工作。调研组现场采集地表枯落物样本、土壤样本和茶秆竹样本等,并到当地竹厂进行调研,交流合作发展思路。
目前,坳仔镇茶秆竹产品仍停留在原材料粗加工阶段,经济效益受限。驻坳仔镇帮扶工作队成员表示,未来坳仔镇将逐步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竹板、竹炭、竹食、竹材、竹艺、竹具、竹饰、竹药、竹液、竹纺、竹纸等现代竹制品加工,提高茶秆竹的附加值。同时以生态农文旅项目为重点,谋划推进厘江水上“一江两岸文化旅游”综合体、坳仔镇厘竹文化小广场、怀集县坳仔镇茶秆竹示范基地等项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