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县排沙镇中心小学学生在参与劳动实践。受访单位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近年来,结合乡村学校独特的地域资源优势和办学传统,广宁县创新开展劳动教育工作。不仅在全市率先建立中小学劳动实践课室,还全面开设劳动课程、延伸劳动教育范畴,与农企共建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等,全方位立体化多元素打造特色劳动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发展内驱力,激活乡村学校办学活力。
提升劳动教育的育人成效,基础在于科学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科学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往往需要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记者了解到,该县教育局在全面开设劳动课程中,按照小学低年级、中高年级、初中、高中不同学段要求,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与此同时,该县还将劳动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分年级建立家务劳动清单,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2项生活技能。如红军小学组开展“家务能手”活动,选出100名“家务能手”;第四小学、钱学森学校开展“喜迎二十大,争当劳动小达人”等劳动技能比赛,选出220名“劳动小达人”。
然而,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已经不再是将其作为“单一课程”来进行,如何确保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需要以研促教,边研边教。
据广宁县教育局介绍,当前组建了劳动教育学科委,在何楮铭纪念中学挂牌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基地,共同研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建立初中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库,供全县初中劳动教育老师使用,让初中劳动教育教有所依,学有所向。
众所周知,劳动教育不是社会、学校或家庭某一方面的职责,而是三个教育渠道密切配合、相互协作的整体性教育。为此,该县还特别注重发掘社会资源,共建劳动实践基地,拓宽劳动课程的生活性。
目前,该县教育局已与县内的两大农企签订合作协议,分别为快乐普洱茶产业公司和横山镇的大志农场。其中,横山镇学校会定期组织师生去种植、翻土、除草、剪枝、打叶等田间劳动,同时聘请农企的园艺师傅为师生教授劳动技术,让师生通过劳动掌握更多的技能。
与此同时,该县部分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内空地、边边角角或周边的荒地,建设本校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目前,该县已建有横山镇中心小学、第七小学、木格中学、第四小学、五和镇中心小学等35个校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上述基地由教导处和劳动学科组统一安排,定期组织师生开垦荒地,种上花生、玉米、青菜,教会学生锄地、除草、施肥、浇水等。让师生在体验生产劳动中感受快乐,收获成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