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怀集县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让流动党员有“家”有学有为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坳仔镇丰亨村支书蔡宁枢告诉记者,会对外出党员进行谈心谈话,做到流动党员流出时间、去向住址、联系方式“三清楚”,准确掌握流动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建档造册,动态跟踪管理。

开栏语

为深入践行“走转改”,不断增强“四力”,让新闻作品更具感染力、更显新颖力、更富思想力、更有影响力,更好服务肇庆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西江日报社开展由社长、总编辑带队的“社长总编基层行”系列全媒体采访活动,通过深入调研走访,充分挖掘肇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亮点,记录各地破局起势、担当作为的干劲和生动实践。即日起本报开设“社长总编基层行”栏目,持续对调研走访成果进行报道,敬请垂注!

西江日报记者 苏金生 温天群 刘浩辉 李纯 特约记者 徐维宁

“快请坐,我们继续上次的主题,大家一起学习新思想,碰撞出新灵感,为家乡发展出力。”11月3日上午,记者走进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顺兴顺食品有限公司,“中共怀集县坳仔镇流动党员(佛山)临时支部委员会”牌匾格外引人注目。党支部书记邓晚光正招呼来自各行各业的怀集籍流动党员落座,开展主题教育,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这是怀集县积极探索构建“1+19”联系管理流动党员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自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怀集县为破解基层流动党员“组织生活开展难、管理服务落实难、先锋作用发挥难”等问题,先行先试,组织19个乡镇(街道)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佛山市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坚持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双管齐下”,线上和线下学习“双线并进”,确保全县2500名流动党员主题教育“不断档”“不掉队”。

筑巢安家,让流动党员流有所管

怀集县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珠三角发达地区工作。该县外出党员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东莞等城市,其中人数最多为佛山市,约有1100人,约占全县外出党员人数的50%。为确保他们在主题教育中“不掉队”,该县各乡镇通过串户、电话等方式,摸清流动党员人数,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并建立微信群持续加强在册流动党员管理联系。

坳仔镇丰亨村支书蔡宁枢告诉记者,会对外出党员进行谈心谈话,做到流动党员流出时间、去向住址、联系方式“三清楚”,准确掌握流动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建档造册,动态跟踪管理。

与此同时,怀集县还充分依托异地商会、同乡会等组织,在佛山市成立佛山怀集商会党支部,推动19个乡镇(街道)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

10月21日,坳仔镇流动党员(佛山)临时支部委员会在顺德龙江成立。说起成立初衷,坳仔镇党委组织委员温嘉丽坦言,就是要给在外“漂泊”的党员们“安个家”。临时党支部的成立,让广大流动党员找到了归属感,为广大流动党员更好地参与组织生活、学习交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阵地,同时推动广大流动党员在人才、资金、产业、教育等方面反哺家乡,为坳仔镇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临时党支部的成立让我找到‘家’的感觉,不仅提高了我的学习积极性,还给大家提供一个共谋家乡发展的平台。”

“临时党支部团结了流动党员。”

“流动党员是家乡发展的‘催化剂’,有更多的经验、资源、冲劲,临时党支部让我们找到了组织,也让我们更好发挥先锋作用,去推动家乡建设。”

……

11月3日,在坳仔镇流动党员(佛山)临时党支部座谈会上,流动党员畅所欲言,纷纷为家乡建设发展支招。

丰富载体,为流动党员充电赋能

在今年的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坳仔镇政府会议室热闹非凡,党委班子与返乡流动党员相聚一堂,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一起上党课。

“以流动党员探亲、逢年过节为契机,利用主题党日、返乡学堂等途径,为流动党员发放书籍,给他们补课。”温嘉丽告诉记者,单是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坳仔镇就举办流动党员返乡学堂14场次,为80多名流动党员发放学习资料,引导广大在外流动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不漏学”“全覆盖”。

开展流动党员返乡学堂在怀集县不在少数。桥头镇党委组织委员高达枝介绍,桥头镇党委以今年中秋、国庆假期为契机,积极开展“流动党员返乡学堂”活动15场次,引导党员乡贤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鼓励在外党员将学习到的先进经验、技术和项目带回家乡。

据悉,怀集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线上,佛山怀集商会党支部、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充分利用微信群等互联网载体,与流动党员即时沟通、快速对接,定期在微信群上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掉队。线下,党组织规范开展组织生活,邀请乡贤流动党员宣讲自己在外务工期间接受党的教育、参加党的活动、外出务工经历等方面情况,激发流动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反哺家乡,让流动党员心有归处

省级风景名胜区燕岩附近一个叫岩旺村的僻静村庄,近年来变得热闹非凡,往来车辆络绎不绝,村民们每天洋溢着笑脸。原来,村内建设了一个建筑群园区——益蓝旺景生态园,并于2017年春正式对外开放。

岩旺村支书彭子永告诉记者,生态园的创建者蓝水养很有家乡情怀,返乡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先后创办旺景生态园、益蓝养殖场、旺景民宿等农文旅产业项目。此外还累计捐资400万元用于村内道路铺设、村党群服务中心修缮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村党总支部在后续工作中起到示范作用。旺景生态园承载的是流动党员蓝水养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乡亲的牵挂。他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了什么是身有来处,心有归处。

党支部书记邓晚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煎堆制作技艺区级传承人,传艺授徒30多人,并鼓励指导徒弟创业开店,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更难能可贵的是,外出工作三十多年,邓晚光仍然时刻关心着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一直以来为家乡的慈善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多年来带头资助本村的多项建设,并连续8年中秋节出资慰问家乡的老人,派发月饼等礼品。

从家乡走出来,更要反哺家乡。不少像蓝水养、邓晚光这样的流动党员,都想力所能及地回报家乡、为实现怀集乡村振兴尽一份力。

“流动党员具有难得的人才资源优势,逐渐成为本地与经济发达地区人才项目的双向交流桥梁纽带。”怀集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主题教育中,怀集县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发挥技能特长,让他们力有所出、才有所用,引导流动党员为群众多办实事、为地方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学,每一名流动党员都是一粒火种,是不可忽视的红色之光,必须聚光成炬,用党建引领创新,共谋发展,确保主题教育扎实推进,有效提升流动党员的归属感、责任感。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