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蒙莹莹 廖伟媚 梁振华
作为唯一写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县,4年来,怀集县围绕蔬菜、水稻和生猪三大主导产业发力,打通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关键环节,“一中心多节点”产业闭环雏形已现,高水平打造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底气更足、优势更明显。
创建“岭南蔬菜之乡”,“蔬”写新机遇
采摘蔬菜、冷库预冷、打包装车……每天凌晨4时,一车车蔬菜准时从位于怀集县冷坑镇的农产品进出口服务平台出发,驶向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清晨,来自怀集的蔬菜就会出现在广州、东莞、香港等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各大商超,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热销单品。
2005年,肇庆全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在怀集从事蔬菜生产种植,是第一家规模化种植菜心、芥蓝的企业,除了这“两棵菜”,每年还根据不同时期规模化种植秋葵、红茄、毛瓜、大丁苦瓜等叶菜类和瓜豆类产品,年产优质无公害供港蔬菜约1.5万吨,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
“做蔬菜我们是认真的。”正如全发公司经理马乃尧所说,该公司作为建设怀集县蔬菜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过去10年,全发农业在怀集相继建起双甘、双禄垌、楼边、马宁镇寨村四大蔬菜基地,蔬菜种植面积从一开始的500多亩发展到如今的3000多亩,带动农户种植蔬菜7000多亩。
今年7月28日,怀集县被授予“岭南蔬菜之乡”荣誉称号,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肇庆分院、怀集县岭南蔬菜之乡研究院同步落地怀集,体现外界对怀集蔬菜产业发展的期待,也为怀集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怀集还注重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推动三产融合发展。除打造蔬菜种植基地外,怀集县蔬菜产业园还将依托广东地豪食品有限公司、华辰农业公司建设蔬菜加工厂。位于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的地豪食品不断尝试各种怀集生产的农产品,实现原材料供应本地化。如今,怀集的玉米、六十日、南瓜等各类蔬菜加工制作成罐装食品。
“燕通南北,买卖东西。”怀集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表达了燕都怀集成功创建“岭南蔬菜之乡”的愿景,怀集将以蔬菜产业“小切口”推动农业产业“大变化”。今年怀集蔬菜种植面积将在30万亩以上,未来三年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
一棵菜从怀集集散后流转到大湾区市民餐桌,从中可窥见怀集农业链条正一步步实现建链、强链、补链,打通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关键环节。
“米中之碧玉”,“小米粒”变身大产业
“北有五常,南有丝苗。”怀集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莫小庆说,“广东丝苗米洁白晶莹,成饭香气浓郁、柔软可口,有‘米中碧玉’之称。丝苗米是公共品牌,而怀集丝苗米,是广东丝苗米的代表。”
在怀集县大岗镇,随处可见成片种植的禾苗,这些都是怀集丝苗米产业园的晚造稻。据介绍,省供销社怀集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于2019年,主要由怀集新供销天润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实施,产业园流转3000亩土地,配套有丝苗米种植、烘干、加工、仓储设施设备,在保障产业园区水稻生产的同时,也为周边农民提供托管服务,累计带动周边农户25000多户发展丝苗米产业,辐射带动种植4万亩。
莫小庆介绍,产业园依托广东省供销社助农服务体系优势,打造优质稻米“从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形成“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全程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助推怀集丝苗米品牌做优做强。2022年,怀集丝苗米先后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新天润”怀集丝苗米产品被评为广东好粮油、广东省产业园“百家手信”产品、广东丝苗米认定产品。
未来,产业园将围绕怀集丝苗米品牌打造,继续开展线上线下和直供配送业务,把怀集及周边地区特色农副产品推向大湾区核心城市及其他省份中心城市,扩大怀集丝苗米品牌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绿色优质的丝苗米是岗坪切粉最好的原材料。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岗坪切粉也是推动当地水稻种植的一大因素。大规模的水稻种植反过来也将促进切粉加工,提高水稻单位附加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打通“运销关”,走向大湾区
“蔬菜现在可以点对点直供港澳,物流时间减少6小时,每公斤成本可降低1.6元,真是物美价廉!”马乃尧说,自2020年底肇庆全发大西南农产品进出口服务平台成立,蔬菜从怀集出发,不用再在第三地检测,就能直通香港。
随着交易博览中心、绿色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大西南农产品进出口服务平台等重要载体相继投入使用,怀集初步构建“一中心多节点”产业闭环,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功能显著增强。
其中,检测中心可以出具直通境内外的检验报告,企业可凭报告实现出口无障碍,通过向大湾区、大西南提供高品质的农副产品检测业务,构建起绿色安全的“怀集标准”。
另外,嘉丰绿博城作为交易博览中心主体,一期16个交易区已正式投入使用。每天凌晨4点多,来自怀集本地及广东其他城市乃至广西等地的大量新鲜蔬菜源源不断运抵市场,采购商和附近居民陆陆续续进场进购,热闹非凡,集散基地作用日益凸显。目前,绿博城日交易150吨蔬菜,白条猪300多头,日交易额达150万元。
绿博城是集散基地的核心内容之一,投运后不仅销售怀集本地优质农副产品,还会把怀集没有的海鲜、热带水果、进口食品等农副产品吸引集中过来,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集聚怀集,充分调动怀集农副产品集散活力。
“农副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怀集是主要通道。粤西北、大西南以及内陆地区优质绿色农副产品在这里中转,在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还将集散基地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怀集绿博城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悦华表示,围绕交易博览中心这一前端市场,怀集重点发展生猪、蔬菜、水稻三大产业,“多节点”布局打通三大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面对蓬勃兴起的现代农业和广阔的大湾区消费市场,怀集将食品加工作为该县主导产业,建设食品深加工(中央厨房)产业园区,运用“中央厨房”模式聚集怀集周边及大西南地区特别是贺州地区优质农副产品,发展净菜、罐头、速食包、切粉等产品,打造大西南地区农副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集散加工中转枢纽。
怀集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立足资源禀赋和交通区位优势,加快集散基地产业链闭环建设,补齐建强农副产品生产供应、集散深加工、批发交易物流及服务配套的大湾区“中央厨房”全产业链,高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