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缓解新市民和青年住房困难 ——肇庆多举措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根据肇庆市住房保障工作五年(2023-2027年)计划,我市要在产业园区、科研机构等新市民、青年人才密集地区,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以下简称“保租房”)3283套,其中2023年不少于1000套。

肇庆要在产业园区、科研机构等新市民、青年人才密集地区,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华昌新型铝材项目将综合楼128套房,以既有项目类别申请认定保租房。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吴映霖

根据肇庆市住房保障工作五年(2023-2027年)计划,我市要在产业园区、科研机构等新市民、青年人才密集地区,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以下简称“保租房”)3283套,其中2023年不少于1000套。记者日前获悉,今年全市已发放3张保租房项目认定书,筹集保租房1061套,其中端州区422套、四会市128套、怀集县511套,缓解新市民和青年住房困难,让他们能放开手脚为幸福生活去奋斗。

不设收入门槛

保障新市民、青年住房

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强调要扩大保租房供给,缓解住房租赁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问题。两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出台政策,多渠道多举措探索筹集保租房。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发展保租房,去年10月,《肇庆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方案》印发,推动我市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今年6月,《肇庆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申请认定工作指引》印发,进一步明确我市保租房的定义与申请认定标准流程。

《指引》明确,保租房项目是指政府给予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主要由市场主体建设运营,原则上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等群体住房困难的租赁住房项目。

市住建局住房保障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健文介绍,保租房筹集工作今年开展,与住房保障体系中的公租房,在性质、保障对象、筹集方式等多方面都不同。

公租房的保障对象主要针对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一般设有收入线门槛;保租房则面向无房新市民和青年,且未对其设置收入线门槛。“目的就是要解决其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黄健文说。

性质与筹集方式不同。公租房是基本公共服务,由政府提供实物房源和货币补贴,承担兜底保障责任。保租房是普惠性公共服务,由政府给政策引导市场补充供给,重点鼓励产业园区、重大企业、重大项目等配建的宿舍型租赁住房,坚持“谁投资、谁所有”。

政策支持企业参与

多渠道筹集保租房

作为普惠性公共服务,《指引》将保租房分为新增项目和既有项目两种类型。

位于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的华昌新型铝材项目是我市重点产业项目,包含宿舍的综合楼在《指引》出台前,已完成主体建设。该项目将综合楼中3-6层的128套宿舍,以既有项目类别申请认定保租房,并报备确定了每月8元/㎡的租金标准。“认定保租房后,今年预计可以享受政府补助资金50余万元。”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依托既有项目申请认定,是当前我市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举措。无论是新增还是既有项目,对企业而言,其被认定为保租房的项目,将有可能享受中央和省级专项补助资金,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按照居民标准执行等政策支持。

今年8月初,省住建厅召开全省住房保障工作视频会议,鼓励各地盘活改造闲置房产,多渠道筹建保障性住房。我市也在积极探索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等五种筹集建设模式,推进建设保租房,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土地政策支持。

如以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建设保租房,在符合规划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经属地政府(管委会)批准,通过新建、拆除重建、扩建等方式,产业园区中工业项目配套建设行政办公及生活设施的用地面积占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上限,将可以由7%提高到上限15%,建筑面积占比上限可由15%提高到30%。

黄健文表示,加快发展保租房有利于稳定市场租金,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同时,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在城区、产业园区及周边、交通便利区域等建设,还可以促进实现职住平衡。这将改变政府作为居住用地唯一供应者、房地产开发商作为住房唯一供应者的情况,推动实现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