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六十日黄菜白糍。
工人将刚包好的六十日黄菜包放进架子。
早熟萝卜苗生长到60天,采摘腌制后成可口小菜,在怀集许多地方成为老少皆宜的家乡味道。近年来,六十日黄菜包、六十日黄菜白糍、六十日黄菜砵仔糕等极具怀集特色的美食频频出圈,深受多地食客的青睐,这是怀集六十日黄菜深加工产业迅速发展的缩影,进一步助推了怀集黄菜产业链纵深发展,擦亮“岭南蔬菜之乡”的新招牌。
文/图 西江日报记者 黄有剑
1
“六十日+”产品热销
8月5日至7日,肇庆环星湖蓝带啤酒嘉年华主会场上,在肇庆全季食品有限公司的摊位前,挤满了食客,大家纷纷被六十日黄菜白糍、六十日黄菜砵仔糕等怀集特色小吃吸引。“每天能卖掉黄菜白糍3000多只,算下来三天摆摊12小时不到,就卖了近万只黄菜白糍!”该公司经理程毅飞激动说道。
程毅飞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怀集人,2019年,他回到怀集成立了肇庆全季食品有限公司,致力传播“怀集味道”。六十日黄菜白糍就是该公司研发的首款特色产品。该产品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肇农优品 湾区有为”农产品展销会上“一炮而红”。
目前,该公司的六十日黄菜白糍、六十日黄菜钵仔糕主要销往珠三角的商超、酒楼等。
同样致力于融合创新六十日黄菜深加工的,还有来自怀集甘洒镇、广东包先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志勇。
8月4日,记者走进位于怀集县闸岗工业园内的广东包先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车间内10余位工人分工明确,经过和面、分拣、上馅、发酵、蒸制后,一个个精致、美味的六十日黄菜包新鲜出炉。
“六十日黄菜以馅料形式放到包里,包子口感脆、滑,味道好且开胃。”邓志勇告诉记者,作为厨师出身,有义务将家乡优质的食材六十日黄菜推广出去,增加本地种植户的收入和工作岗位。
自去年9月份该公司的六十日黄菜包上市后,至今已卖了有20万只。公司130多万元的销售额,六十日黄菜包的销售额就占了近20万元,有力带动了六十日黄菜的种植与深加工发展。
2
源头供应不足成本较高
随着六十日黄菜深加工的持续发展,其中暴露出来的源头供应不足及成本较高等问题,也引起了邓志勇的注意。
“公司目前在怀集县凤岗镇有六十日黄菜种植基地100多亩,还有跟种植户、农户收购六十日黄菜,再挑精选优深加工。根据生产要求,我们一个月要用到一千多斤腌制好的六十日黄菜,但怀集本地的六十日黄菜产量并不能满足我们的生产需求。”邓志勇无奈道,有时不得不派人到广西收购六十日黄菜。
六十日黄菜源头供应不足及种植加工成本高,导致六十日黄菜包产品价格比普通面点稍高,是目前六十日黄菜深加工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当前邓志勇结合公司情况,正加紧在甘洒镇流转300亩土地准备种植六十日黄菜,加大源头供应力度,降低成本。
怀集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中慢也认为,怀集县六十日黄菜的加工、包装等研发已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目前怀集六十日黄菜的种植产品和初加工产品未能满足深加工企业的生产需求,而原来的种植主产区凤岗镇、甘洒镇、连麦镇等耕地非常有限。因此当地深加工企业正在探索培训其它农户种植,和发展更多初加工作坊,以满足加工原料需求。”
但要写好六十日黄菜深加工这篇文章,既要解决源头供应不足及成本等问题,还要壮大六十日黄菜产业发展,做到延链补链,打好生产基础。
3
政府扶持提升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大概10年前,怀集县雷氏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委托加工,成功生产玻璃瓶装即食型“六十日黄菜”,但由于生产成本、运输成本比较高,价格上无优势,导致市场竞争力低。
近几年,怀集县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一村一品项目、驻镇帮镇扶村产业项目等,扶持企业相关的设备设施、厂房,助力六十日黄菜的深加工和包装发展。代表性的企业有广东地豪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即食型小罐装六十日黄菜、怀集县雷氏食品有限公司玻璃瓶装和袋装的即食型六十日黄菜。
目前,怀集县蔬菜年种植面积约24万亩,产量约68万吨,同时,怀集的蔬菜产业链也相对完善,除了生产体量大之外,也增加了一批从事蔬菜初加工、精深加工的企业,还有专业从事冷库仓储的企业,可满足当前全县蔬菜仓储需求,初步具备了从田头到餐桌全程冷链仓储保鲜、加工和运输配送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为“六十日黄菜+”的发展奠定了生产基础。
接下来,该县将通过稻菜轮作大力发展冬种蔬菜,以奖补等政策引导企业通过订单模式与农户合作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培育力度,培养更多的六十日黄菜加工能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