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捕捞罗氏沼虾。
成品虾个头大,肉质通透。 西江日报通讯员 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邓明奇
近日,位于怀集县冷坑镇双甘村的“稻虾共作”产业基地,一株株稻穗颗粒饱满,而在稻田周围的环沟里,几名工人正忙得不亦乐乎,将一只只活蹦乱跳的罗氏沼虾捕捞上岸,一片丰收的景象。
“我们养殖的罗氏沼虾个头大、肉质通透,将按照虾的个头大小、品相、肥美程度进行分拣,以便供应市场不同需求。”基地负责人张小玉介绍,他们是今年5月初下的虾苗,每亩投放3000尾,现在算是第一批成品虾上市。预计水稻亩产可达800斤,首批成品虾产量在1万斤左右。“一年两造水田、两批虾苗,上百亩的基地总产值可以达到112万元,经济效益还是十分可观的。”
“稻虾共作”模式中,虾为水稻吃掉害虫、松土、增肥,稻田为虾供饵、遮阴、避害,真正实现了一田两用、一水双收。在稻田里长大的罗氏沼虾平均每只有一两半重,种出来的稻谷也实现了无化肥、无农药,两者互依互补,形成了生态绿色种养模式。
“稻虾共作”的丰收景象不仅出现在双甘村,在桐光村也是如期呈现。据桐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蒋为权介绍,以前桐光村有连片稻田地势低、排水困难,每年只能种植两造稻谷,经济效益低下。2022年12月,获悉怀集县翔世瑞“稻虾共作”全产业链项目有意落户冷坑镇后,桐光村因势利导动员当地农户与企业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成功争取该项目快速落地,让稻虾种养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冷坑镇地处怀集平原腹心位置,耕地面积7.3万亩,其中水田5.2万亩,旱地0.85万亩,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当前,该镇按照“科学定位、合理布局、因地制宜、规模发展”的原则,全力打造罗氏虾全产业链,全镇推广发展“稻虾共作”产业项目550亩,通过“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解决稻田撂荒闲置和“非粮化”等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稻一虾激起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活水,“稻虾共作”让冷坑镇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富民兴镇、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