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刘浩辉通讯员肇供讯
“这是荔枝酥,这是荔枝干,都是用我们村的鸳鸯桂味荔枝做的产品,很有地方风味。”近日,在市供销合作社搭建的一场“供销课堂”直播活动中,德庆县官圩镇胜敢村村支书孔妹连滔滔不绝地推介起村里的土特产。
这期“供销课堂”上,和孔妹连一道上播的还有三位,分别是带来荔枝蜜的德庆县官圩镇红中村村支书潘洁华,带来花生油的德庆县官圩镇金西村村支书李培乐,还有肇庆供销助农兄弟“网红大V”助农小莫。
村支书登台,并不是“供销课堂”里的稀罕事儿,土特产才是“供销课堂”的主角。为了把“土特产”搬上网、销出去,“供销课堂”可谓花式多样,生动妙趣,比如为了让肇庆裹蒸、封开竹荪、怀集六十日、鼎湖芡实等肇庆“土特产”食出“特”滋味,“供销课堂”联同肇庆供销干部学校“粤菜师傅”直播教学,通过“线上学烹饪,线下煮好菜”,推动肇庆“土特产”出圈。
市供销社流通服务科负责人邵进飞介绍,贯彻落实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肇庆区域协调发展,市供销社创办了“供销课堂”,自3月中旬起“一周一主题”开讲,最大的特点就是形式多样、务实高效。
“‘供销课堂’‘玩法’多样化,比如我们最近除了通过校企合作、职教融合开展‘供销课堂’粤菜讲堂,还开展‘供销课堂’走进广西贺州培训数字农业、‘供销课堂’走进澳门展销农产品、‘供销课堂’走进社区普法……”在邵进飞看来,“供销课堂”可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线上线下相结合,“‘供销课堂’作为供销合作社服务功能的输出载体之一,创新为民为农服务形式,推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这一载体在输出过程中也收到了不少反馈——“现在我们和省市共建直供配送平台,‘供销课堂’作为桥梁,连接生产联盟端和流通联盟端,推动产销精准对接。”肇庆新供销农副产品配送公司负责人陈肇洋说。
“‘供销课堂’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宣传展示平台。如竹荪蛋富含氨基酸,是很好的营养食材。通过‘供销课堂’,我们产品的受众广了,烹饪方法更多样化了,销量也提升了。”封开县木素菌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嘉龙说。
同样,肇庆供销优禾农服公司负责人皮小凡表示,“供销课堂”把他们与农民的距离拉近了,增加了农民对农技推广的信任度,让农户切身感受科学技术为农业种植带来的便利,切实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如今,“供销课堂”已成为肇庆市供销合作社赋能农产品流通,融入新业态,打造新模式的前端窗口。一直以来,肇庆市供销合作联社立足为农服务主责主业,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加强与各级供销合作社联动,成为广东省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试点,构建起全链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在农村合作金融、农资农技服务、冷链物流、农产品产销对接、农村电商、农产品品牌建设、数字农业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实践,成效显著。
比如胜敢村的土特产鸳鸯桂味荔枝,早在“供销课堂”之前,市供销合作社就通过“肇庆供销助农兄弟”提供全产业链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搭建对接渠道,协助鸳鸯桂味荔枝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申请出口基地认证,参与制定肇庆市鸳鸯桂味荔枝地方标准。2022年6月30日的“德庆·官圩荔枝节”上,肇庆供销优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现场直播,带市民线上摘荔枝、品荔枝,与官圩镇荔枝种植大户签订350万元的荔枝采购协议,助力6500斤荔枝出口北美。
“我们的助农朋友圈在不断扩大,大家形成合力,带动效应更好了。”助农小莫介绍,6月份,市供销合作社联合广西梧州、贺州三地供销社开展了消费帮扶、农产品展示、现场直播带货等活动,三地的工会也参与了助力。
此外,肇庆“供销课堂”还开设“农技讲堂”“助农日记”等主题课堂,开展进农场、进市场、进企业等活动,通过助农服务、平台搭建、智力支援等举措,持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目前肇庆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已线上线下收集全市、对口帮扶地区、“832平台”等农副产品3000多种,建设供销农场113个,联农带农3.6万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