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发公司冷坑楼边基地。西江日报记者 吴勇强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董俊豪 梁振华
盛夏时节,蔬果飘香。行走在怀集县广袤的土地上,到处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高标准农田稻蔬轮作生产;绿博城农批市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冷坑、马宁、梁村、大岗等广阔的蔬菜农田基地里长势喜人,一眼望不到边的各类蔬菜把沃野大地染成一片翠绿。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有特色。当前,怀集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百千万工程”有关工作部署,立足高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发挥当地丰富的农业生态资源以及区位、用地优势,全力把蔬菜产业打造成怀集县的富民主导产业,全力创建“岭南蔬菜之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梁执红指导工人绑扎瓜藤。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摄
纲举目张,探索蔬菜强县之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怀集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肇庆市北部,地处绥江上游,全年降雨量充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尤其是冬季昼夜温差比较大,非常适合蔬菜瓜果生长。
怀集是名副其实的“菜篮子”。目前,怀集县蔬菜年种植面积达25万亩,产量68万多吨,其中规模性蔬菜生产基地2万多亩,主要分布在冷坑、马宁、梁村、大岗等平原镇;建成了供港蔬菜备案基地4个,蔬菜类的省“菜篮子”基地5个,市“菜篮子”基地7个,全国名特优新蔬菜产品3个。其中,冷坑镇是全国“一村一品”蔬菜专业镇。
产业为纲,纲举目张。今年,怀集县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和广东省东西部协作肇庆产业基地功能定位,出台《怀集县创建“岭南蔬菜之乡”工作方案》,规划用3年时间,至2025年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30家、绿色认证10个、申请认定各类品牌6个,实现蔬菜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初步建成“岭南蔬菜之乡”。
“燕通南北,买卖东西。”怀集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江鸿表达了对燕都怀集创建“岭南蔬菜之乡”的愿景,怀集将以蔬菜产业“小切口”推动农业产业“大变化”,今年怀集蔬菜种植面积将达30万亩,未来三年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
黄江鸿介绍,随着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肇庆分院落户怀集、怀集县岭南蔬菜之乡研究院挂牌运行,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怀集菜心、怀集韭菜花、六十日黄菜将成为特色蔬菜品牌。全县将重点做好用地、资金保障,每年整合各类资金5000万元以上发展蔬菜产业,补短板强链条,致力提升社会化服务生产托管能力,优化服务、节本增收。
菜农正在采摘丝瓜。 西江日报记者 吴勇强 摄
托稳“菜篮子”,一地多种释放土地潜力
在怀集县梁村镇田心蔬菜种植基地,绿油油的豆角挂满枝头,个个形态饱满,务工村民正忙着采摘装筐;在另一边青瓜地里,务工村民一边修枝剪叶,一边绑扎瓜藤,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骄阳下,基地负责人梁执红来回穿梭在田间地头,一边帮忙采摘,一边和大家交流种植瓜菜、采摘、搭棚、喷药等方面技术。梁执红是梁村镇民田村人,2021年在当地流转承包土地300多亩,成立怀集县田心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灌溉设备,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其中,核心示范基地140多亩,逐渐成为怀集县蔬菜种植行业的佼佼者。
“基地果蔬主要销往广州、佛山的蔬菜批发市场,月供蔬菜可达30吨以上。”梁执红对种植蔬菜信心满满,目前,基地建有育秧大棚,正计划建设种植大棚发展大棚蔬菜。下一步将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发动周边村民种植蔬菜,由基地进行收购销售,形成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村民增收。
像田心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怀集县有近300个。近年来,怀集县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耕地丢荒弃耕整治,促进撂荒耕地向水稻、果蔬等主导产业集聚,促使荒地变成致富田,盘活当地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位于中洲镇的丰绿源现代农业产业园绿意盎然,各种蔬菜生机勃勃。近年来,该产业园通过采取玉米蔬菜轮作模式,见缝插针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田可持续生产,为企业带来了可观效益。今年计划在中洲、连麦、马宁、怀城、冷坑、大岗等乡镇共流转土地12000亩,进一步扩大玉米蔬菜轮作面积。
当下正值水稻收获季节,在大岗镇,怀集县深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片的高标准农田,金穗垂首、稻香弥空,一幅喜迎丰收的美丽画卷跃然眼前。
2022年8月,怀集引进深农标准化种植基地+冷链集配中心项目,高标准打造供深港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深农农场”。深农农业公司副总经理程运安表示,“深农农场”通过智慧农机实现标准化生产,打造区域特色产品IP,真正将怀集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成为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如今,“深农农场”已流转土地2200亩,用于种植稻菜轮作。
此外,与“深农农场”相配套的冷链集配中心全流程数物互联,实现从生产端到流通端全过程标准化,大幅降低农产品损耗率;同时借助深农集团的市场优势,助力怀集特色农产品卖湾区、卖全国。
过去一年,怀集县通过稻菜轮作、玉米冬菜轮作、谭脉西瓜与蔬菜轮作、稻虾共生与蔬菜轮作、深农供港标准农场等模式,推动撂荒地整治,成功挖掘土地增产潜力,助力农企可持续长效化经营。同时,依托全发公司进出口服务平台、绿博城专业平台庞大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助推怀集蔬菜卖向全国各地。
包先生食品公司生产车间。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摄
菜从燕都来,打造蔬菜产业发展样板
为最大程度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怀集县引入蔬菜龙头企业集中流转农村闲置撂荒土地,同时通过统一科学种植、收购、销售等模式,扩大农产品的附加收益。
清晨6时多,走进冷坑镇润丰韭菜花产业观塘基地,近3000亩韭菜花放眼望去,郁郁葱葱,满眼青翠,田地里三三两两工人正在采摘,一根根鲜嫩的韭菜花收进箩筐里,即将走出怀集,销向全国各地。
“公司成立于2018年,以种植韭菜花等蔬菜为主,近年不断加快土地流转,种植面积近1万亩,产量约1.8万吨,在广东省市场份额占比30%以上。”润丰农业基地负责人黄维正说,目前公司在怀集县的蔬菜基地有6个片区,主要种植有韭菜花、紫苏、水果莲藕等各类蔬菜。作为市级龙头企业,润丰公司将发挥龙头优势,计划三年内将怀集韭菜花种植扩大至3万亩,进一步增强发展动能。
另一边,冷坑镇楼边全农蔬菜基地,放眼望去,连片的蔬菜地里,秋葵、毛瓜等绿油油一片,务工村民有的在大棚内采摘白苋菜,有的对红茄瓜进行分拣、打包装箱,这批蔬菜很快就会进入冷链物流,被运送到香港、广州、深圳等湾区城市,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热销单品。
2005年,肇庆全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在怀集从事蔬菜生产种植,是本地第一家规模化种植菜心、芥蓝的企业,除了这“两棵菜”,每年还根据不同时期规模化种植秋葵、红茄、毛瓜、大顶苦瓜等叶菜类和瓜豆类产品,年产优质无公害供港蔬菜约1.5万吨,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2020年,该公司被认定为怀集县农业龙头企业。
“做蔬菜我们是认真的。”正如全发公司经理马乃尧所说,该公司作为建设怀集县蔬菜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目前已在冷坑镇双甘村、楼边村、双禄桐和马宁镇寨村等镇村建立4个供港蔬菜基地,总面积3300多亩。
此外,该公司于2019年在冷坑镇全农蔬菜基地建成农副产品进出口服务平台,助推怀集蔬菜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平台可以收购周边农户符合供港澳标准的蔬菜,同时还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和科学指导。“旺季时,蔬菜基地每天有150人以上的工作岗位需求。”马乃尧说,看似简单的摘菜,其实也很考验功夫,摘菜时注意角度、方法,摘出来的菜码得漂漂亮亮,这样的“手工排菜”技术工人一天工资可高达300元。
目前,怀集县依托与稻蔬相关的三个省级产业园,进一步强化怀集蔬菜产地发展,扩大现有年种植蔬菜规模,增种冬蔬菜8万亩,打造成为省市蔬菜产业发展样板。
怀集绿博城农批市场凌晨已开始忙碌。 怀集县委宣传部供图
点“绿”成金,稻菜全产业链齐头并进
“稍微加热一下,就能轻轻松松吃上怀集特色的六十日黄菜、金瓜玉米粒、红腰豆、银耳莲子羹。”在广东地豪食品有限公司的直播间,主播向观众展示甜玉米粒开罐即食、烹饪玉米鸡蛋饼等吃法,这些具有怀集特色、味道鲜美的预制菜在全国各地的餐桌上都可以品尝到。
预制菜产业一头连接着产地田头,一头连接着市场餐桌,是一个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在布局预制菜产业上,地豪食品公司依托本地优质农产品,加大产品研发等方面投入,深度参与罐头预制菜细分品类,销售渠道及市场布局全国。
在地豪食品公司产品展览厅内,整齐有序地摆放着一排排精致的罐头食品,如六十日黄菜、金瓜玉米粒、红腰豆等怀集特色产品。
“怀集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与公司发展定位不谋而合,公司利用当地优质的蔬菜农产品不断研发预制菜新品,把怀集优质农副产品从‘菜篮子’端到‘菜盘子’上。”地豪食品公司总经理林智辉说,随着市场全面开放,产品已经开始陆续走向全国乃至部分海外市场,公司发展一路向好。
同样,位于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内的广东包先生食品有限公司看好怀集广大的蔬菜产业。广东包先生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同年9月份投产,现有叉烧包、六十日酸菜包、玉米饺子等40多个粤点特色品种,产品畅销省内外。
“作为食品加工企业,依托本地丰富的蔬稻原料资源,研发更多深加工绿色健康食品,全方位参与怀集创建‘岭南蔬菜之乡’农业产业建设,助推蔬菜产业链发展。”包先生食品公司董事长邓志勇表示,当前订单不断上升,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
墙内开花墙外香。蔬菜,已成为怀集一张靓丽名片。怀集正以创建“岭南蔬菜之乡”为契机,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打造特色蔬菜品牌,点“绿”成金,蔬菜全产业链齐头并进,深入挖掘蔬菜产业中的致富生机,以“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