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陈洁 李考考 林琳
“零配件仅相差0.01毫米,达标了吗?”“智能驾驶雷达声称能探测5米外的障碍物,实际是多少米?”在新能源汽车生产过程中总会遇到关系着质量或安全的关键问题。7月12日,广东省新能源汽车计量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在肇庆成立,将为车企提供计量服务,为质量定标准,立“量尺”。成员单位希望团结粤企,将中国新能源汽车标准推向世界。
计量是什么,有多重要?从一份国家级文件中就可以了解到,在今年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到了一个高频词:质量基础设施。质量基础设施被称为“基础之基础”。在12日的成立大会上,有专家进行了解释,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包括标准、计量、合格评定三个核心要素,其中计量是控制质量的基础,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合格评定控制质量并建立质量信任,三者形成完整的技术链条,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支撑质量的发展。
制造业要当家,质量是立身之本。当前我市正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制造新城,为进一步满足产业对计量技术支撑服务的需求,我市积极争取,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5月底正式批复同意成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计量技术委员会,并落户肇庆。委员会由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计量科学院、广汽研究院、比亚迪公司、宁德时代等16家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实力的技术支持单位及其推荐的31名技术委员组成。
中国计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凃程旭是技术委员之一,他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计量的助力。他解释,从油车到电车不仅动力变化,计量标准也在变化,譬如用了多少电,从电表到充电桩有何差异,既要准确结算,又要保证安全,涉及很多计算标准的问题,需要一个全新的计量体系。这个新体系涉及的技术点很分散,但都集成在一台新能源汽车上,那怎么把不同的标准整合在一起?就需要计量作“裁判”和统筹。他认为广东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行了比较深厚的技术积累,但目前大家处于“各忙各”的状态,未有握指成拳,需要类似委员会的组织把各种技术力量组合起来,让大家在互相探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共同进步,少走一些弯路。“一流企业做标准”,他认为广东的经验可以为全国作示范,“中国新能源汽车要出海,必须以一个更严格的技术体系和质量标准来要求自己。”
上市公司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委员会成员单位之一,该公司可靠性与环境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陈旭波表示,广东的新能源行业进步飞快,不仅在全国领先,更开始在国际上反超。广东企业可以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出海”作出更大贡献,但在真正树立标准前,还需要做反复的测试、论证和评审。委员会可以提供一个协作平台,一方面为产业链的企业提供计量服务,更有力配套广东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则与企业携手探索建立技术标准,“广东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很完善,标准的建立不是来自实验室,而是来自生产线、来自现场,这是广东的独特优势。”他认为省计量技术委员会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成员单位和企业有了一个沟通对话的渠道,共同研讨一些共性的堵点、痛点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孕育新的技术,“这比具体的投资项目还要更有引领性一点。”
对于肇企而言,今后发展将获得更大助力。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里表示,因为检测条件不同,就产品是否达标,公司可能会和甲方有不同的意见,需要进行多次的沟通,对于管理成本和生产效率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担,委员会落地肇庆后可以在家门口就找到“裁判”,利于公司减负。目前鸿图有三成的产品出口海外,不同区域、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技术标准,今后公司将借助委员会的支持,做好技术统筹和标准认定,服务长远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