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德庆惠积街—横街成我市山区县唯一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绣花”式保护 古街新活力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德庆县德城街道横街里的一座百年老建筑。

德庆县德城街道横街里的一座百年老建筑。

街区里一座修复好的历史建筑。该建筑曾是一家商铺。

街区里一座修复好的历史建筑。该建筑曾是一家商铺。

文/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特约记者 张水木 通讯员 蒙珊珊

图/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漫步在德庆县德城街道惠积街,一座座百年古建不时映入眼帘。阳光洒在木窗棂,晃出了悠悠古韵;巷里民居密集,生活气息浓浓。烟火气和历史感交融,塑造出街区特有的文化底色。

自北宋以来,德庆惠积街—横街片区一直是德庆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德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3月,它与端州府前路片区、阅江楼片区、豪居路片区一起,入选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作为我市山区县唯一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惠积街—横街历史文化街区有何特别之处?成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后,如何留住历史记忆,让街区保护和利用相得益彰?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彰显大湾区历史文化交融

惠积街—横街街区东至通津路,西至解放路,南至东豪东路,北至康城大道中,总面积约6.21公顷,核心保护范围面积为2.78公顷。

“德庆古时有九巷十三街,横街是其中主要的街巷,有很长的历史。”住在横街已经60多年的徐金对横街有着深厚感情,在她的记忆里,横街一带商铺林立,米铺、杂货铺、金铺、成衣铺、小食铺等鳞次栉比,人流旺盛,喧哗声此起彼伏,非常热闹。

繁荣商贸是惠积街—横街的重要标识之一。德庆县博物馆馆长徐伟坚介绍,惠积街—横街历史文化街区是德庆古城生活及商业气氛浓厚的传统特色街区。“这个街区临近西江,沿线有多个古码头,如康衢古埠、朱紫巷码头等等,这显示着街区繁荣的商业经济已辐射至郁南、封开等周边地区。”徐伟坚说,惠积街—横街作为德庆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见证了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交汇,反映了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历史基础。

经历了漫长发展,惠积街—横街至今留下了不少清末民初的岭南特色建筑。记者见到,这些建筑中,商铺是传统的竹筒屋,前铺后屋或下铺上屋。传统民居的格局主要以“三间两廊”为主,多为镬耳或人字型青砖山墙,屋里各处装饰着灰塑、木雕或彩画,艺术和历史特色明显。

惠积街—横街还保留着中共地下党员谢道源故居,这是中共西江特委驻地旧址。而在民国时期,何卓文夫妇在惠积街上开设了德庆第一家西医诊所“康宁医社”,使用西医手段进行接生,标志着现代医学在德庆的开端。同样在这条街上,始建于1907年的基督教德庆堂见证了基督教在德庆兴起和向西江上游发展的历史。

“一些流传至今的德庆民俗,其起源也在惠积街—横街。”徐伟坚举例说,“像元宵节炮仗炸狮子。惠积街一带的商家为了辟邪讨个好意头,喜欢在喜庆节日‘炸狮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元宵节炸狮子习俗,并流传至德庆其他地区。”

出台规划激发街区新活力

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后,德庆立即着手推进相关的保护利用工作。2022年8月,《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德庆县惠积街—横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保护规划”)出台。

德庆县住建局城乡股负责人谢炽告诉记者,保护规划确定了惠积街—横街历史文化街区以生活居住、旅游观光、商业服务、文化经营为主要职能,集中体现德庆县从清代至建国初期传统人文风貌,延续历史文化,让街区激发新活力。

谢炽介绍:“德庆计划投入约3600万元实施该项保护规划,对街区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门楼、古井、界碑、祭坛等物质性要素,以及传统技艺、传统美食、传统民俗、传统歌谣等非物质性要素进行保护,还对现状土地利用、街区活化与展示、道路交通系统、公共服务与环卫设施、电力与照明工程、景观系统、综合防灾等提出可行性规划,进行‘绣花式’保护。”

保护规划分3个阶段实施,近期规划为2021年至2025年,目标是建筑保护,留存历史风貌;中期为2026年至2030年,目标是活化利用,推广城市形象;远期为2031年至2035年,目标是维护巩固,弘扬岭南文化。

“我们近期的计划,是建立并完善惠积街—横街历史街区管控档案,对街区内的建筑完成第一轮保护和整治工作,维持历史街区风貌。”谢炽告诉记者,将对街区进行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和环卫设施、电力和路灯设施、综合防灾设施和绿地等首轮的规划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整理和宣传街区历史文化内容,做好社区动员工作,为进一步的开发做好文化和人员准备。此外,监管维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是近期计划中的主要内容。

破解难题重现古城盛景

重现德庆古城盛景,助力湾区共融共建,这是一项长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不免有着种种困难。

“街区里的部分传统风貌建筑产权复杂,有时一间老房子,产权人多达十几人,需要一个个做通思想工作,理清产权权属,才能开展相关的保护和利用措施。”德城街道城建规划办主任孔龙说,不少传统建筑、历史建筑都已经比较破败,要修复完好、恢复历史风貌要花大力气。

同时,规划建设内容较多,周期较长,资金来源需进一步落实;公共空间狭窄,消防、停车、电力、景观绿化等公共配套建设较难实施等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谢炽介绍,街区内的两处历史建筑——胜利东路26号旁商铺和胜利东路33号商铺,已在去年开展修缮工程,今年5月进行了工程验收,后续将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实施活化利用。

“这里历史悠久,有很多文化故事可以挖掘。政府出台了保护规划,将街区保护起来,我觉得很好。”住在横街38年的姚金英,希望修复好老建筑,重现街区昔日繁华的商业景象,“有关部门还要加大宣传保护规划,让大家积极支持配合。”

徐伟坚也希望,将惠积街—横街打造成具有德庆特色的文旅主题街区,展示德庆非遗文化和民俗文化,集吃、住、玩、体验于一体,以“绣花”功夫促进街区保护和活化,焕发城市新活力。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