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陆志锋
起跑影响全局,开局关乎全年。202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自兔年新春开工后的广东首场大会——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以来,肇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及省的部署要求,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工就是决战”的决心,全力以赴拼经济、拼发展,推动经济运行呈现整体好转态势,一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5.20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74.39亿元、增长5.7%;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5.3%;一季度净增长市场主体27551户,远超2022年全年19763户的净增长数……
多个重要经济指标的回升增长,折射出肇庆当前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姿态,也是肇庆克服多重压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诠释。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工业经济实现企稳向好
在位于肇庆高新区的肇庆铭利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生产线忙碌不停,正快速生产一个个光伏逆变器结构件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件。在肇庆新区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园内,喜珍、吉阳锂电、德星微电子等制造业企业也正紧锣密鼓加紧生产……
工业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业兴则全局兴。肇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主体城市之一,工业不强、产业不优一直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做大做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始终是肇庆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肇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制定实施制造业当家“十项行动”,突出抓好工业投资,聚焦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型储能等主导和特色产业,加快承接和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让工业顶梁柱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巩固。一季度,工业领域超五成行业实现正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稳定回升,工业经济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肇庆吹响“制造业当家”奋进号角并推出一系列举措,成效在数据上有了直观体现:全市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74.39亿元、增长5.7%,其中电气机械、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更是分别增长117.5%、29.0%。与此同时,工业后劲持续充实,新引进台铃等产业项目32个、计划投资额136.8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额86.1亿元。
由此可见,面对需求缩窄、市场不稳定等多重压力,肇庆工业依然展现了强劲的韧性和活力,对稳住全市经济大盘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以“五比两公开”为主抓手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4月14日,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31个计划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集中签约、开工。同时,大型产业集聚区在省专项用地指标、土地收储、专项债资金、新修道路管网、新投产项目等指标上,位居全省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前列……目前,在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现场,运输车辆穿梭不停,产业项目推进如火如荼,持续兴起投资建设热潮。
有效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今年以来,肇庆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发展实体经济、提升产业能级的重要抓手,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领域,系统谋划实施一批关系长远发展和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努力以促项目建设稳投资、以稳投资促稳增长。同时,以“五比两公开”为主抓手,重点抓好投资、项目等高质量发展重点指标监测分析及督导,通过每月一“晾”每季一“晒”,充分展示各地各部门“比谋划、比开工、比建设、比服务、比效益”的积极性和紧迫感,大力营造“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浓厚氛围。
压力引发动力,动力激发活力。全市上下纷纷自我加压,紧盯目标不放松,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劲抢时间、促发展。一季度,全市重点领域投资实现高速增长,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5.3%,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3.2个百分点,其中东部板块同比增长22.9%,西部板块同比增长33.5%。重点项目投资增速也不俗,172项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0.63亿元,为年度计划的25.8%。
从繁忙施工的建设工地到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从承载希望的规划蓝图到厂房林立的项目现场,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在肇庆落户建设,彰显着当前投资活力的持续增强,让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得到了更好发挥。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县域活则省域活,镇域活则市域活,乡村兴则镇域兴。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相继部署“百千万工程”,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聚焦这一工程,肇庆紧跟部署、迅速落实,全面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创造性启动“两工两农”4个乡镇示范建设,引领全市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一体推进富县强镇兴村,努力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走出一条“肇庆路径”。在“百千万工程”的有力带动下,一季度肇庆各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其中鼎湖(增长7.7%)、广宁(增长6%)、封开(增长5%)和怀集(增长5%),增速超全市一季度增长水平,有力地壮大了县域经济。
同时,我市还抢抓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大机遇,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一季度肇庆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39.07亿元、增长5%。其中农业产值43.22亿元,同比增长3.3%;林业产值186.16亿元,同比增长12.5%;畜牧业产值43.6亿元,同比增长4.6%;渔业产值24.66亿元,同比增长2.3%。
依托现代农业的发展壮大,肇庆的预制菜产业也应势崛起。目前,肇庆已拥有一大批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和“中央厨房”预制菜企业,粤港澳大湾区(肇庆高要)预制菜产业园等17个项目也实现全面动工,进一步抢占了预制菜产业“新风口”。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
“在肇庆开办企业、经营发展,体验感一天比一天好!”不久前,一名企业代表在体验线下办理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业务后,对肇庆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和越来越优质的营商环境发出了由衷赞叹。
判断经济发展动力强不强,关键看市场主体活力旺不旺。如何让更多市场主体落户肇庆、扎根肇庆,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我市坚持把市场主体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抓好培育、促进壮大,强力实施“育苗行动”,研究制定扶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坚定不移推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截至3月31日,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333617户,第一季度净增长27551户,已远超过2022年全年19763户的净增长数。
市场主体和企业数量增多,侧面印证了受到疫情冲击而暂时性经营困难的企业正在加快恢复,而且广大市场主体对创业兴业的信心更为坚定,扩大投资的意愿愈发强烈……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离不开优质的营商环境。近年来,肇庆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工程,创新打造服务企业的“全肇办”模式,出台《肇庆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企业能力水平的意见》等系列政策,大力实行“双容双承诺”、预动工、一站式代办等机制,坚持服务市场主体“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有力激发了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在市场主体活力持续释放的同时,全市消费市场逐步复苏,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正增长,其中3月增长8.5%,扭转了连续下跌的势头。
一串串数据有力证明,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持续显效,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运行开好局、起好步。但必须看到,目前经济形势仍严峻复杂,我市仍存在产业动能转换较慢、投资增长基础较弱等突出问题。下来,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各项决策部署,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持续开展好“五比两公开”活动,全力以赴抓重点、攻难点,强优势、补短板,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发展各项预期目标任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