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通讯员 刘美佳
雨雾散去,阳光透过几丝薄云倾泻在渔场。四会大沙镇陈冲村连片鱼塘格外引人注意,这些整齐的格子状鱼塘,拥有统一宽度与坡度的塘基,塘基上还种植着绿植点缀其中,与碧绿的塘面互相映衬。
这片位于陈冲村的鱼塘是四会市大沙镇“美丽渔场”的试点,也是该镇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走渔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缩影。
3月初,肇庆市太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水产品预制菜深加工项目签约,该公司将建预制菜生产基地,在“美丽渔场”烹饪出美味预制菜。
“美丽渔场”造就“美丽大沙”
写好产业发展生态化文章
“清淤固基、修建‘三池两坝’的尾水处理系统、建设水产质量全链条监测系统……”在肇庆市太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邓旋进向记者展示该公司的“美丽渔场”如何建成。
这片集生态养殖、科普教学、检验检疫、数字展示、休闲农旅于一体的600亩现代化“美丽渔场”,不仅能实现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还能为大沙带来生态环境的改良。
“旧的鱼塘模式,尾水直接排出,容易造成水体污染,也不利于鱼塘新的进水。”邓旋进告诉记者,“美丽渔场”主打的生态养殖,能为鲈鱼提供更良好的生长环境,利于提高品质和安全性,提升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提升鲈鱼品质是“美丽渔场”深耕的“里子”,提升鱼塘环境则是做好“面子”。正值花期,肇庆市太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前的树花正盛开。
鱼塘在周边塘基绿植的映衬下格外漂亮。这样的“美丽渔场”,在改善环境的同时,还为休闲农旅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实现乡村产业和人居环境同步发展。
“标杆”联农带农
提升农户发展效益
大沙镇是水产养殖大镇,陈冲村更是有多年的鲈鱼养殖历史,被认定为2021年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鲈鱼)。聚焦陈冲村省级鲈鱼专业村的品牌效应,肇庆太二农业利用“美丽渔场”试点的契机,通过联农带农形式,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周边传统养殖户签下收购订单。“我们去年已经和周边养殖户签订保底订单,将他们养殖的鲈鱼列入我们的监管体系,提供养殖、防疫、用药的建议,还定期进行抽检,确保交付时能得到更好品质的活鱼。”邓旋进表示,目前该模式已经辐射该村的合作社及周边500多户养殖户。
联农带农过程中,有不少养殖户参观肇庆太二农业的“美丽渔场”,就被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吸引,希望参与“美丽渔场”建设。
据四会市大沙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初参观的500多户养殖户中,300多户有意向参与升级改造。“按照目前趋势,未来大沙镇有望全面实现鱼塘提标升级、企业优质发展、农民集体增收的合作共赢局面。”该工作人员表示。
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
工农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两工两农”的示范建设中,大沙镇的定位是以“工”为主,不仅表现在大力发展工业,更表现以工业化的思维发展农业,促进一二产业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水产养殖大镇,大沙镇立足镇内5.9万亩鱼塘资源,以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大沙从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
3月初,肇庆市太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水产品预制菜深加工项目正式签约,项目首期投资3500万元,首年产值可达2500万元,将利用闲置学校升级改造为预制菜生产基地,在原有一产养殖鲈鱼的基础上,加入二产深加工环节,进一步推动一二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可为周边1100多户养殖户解决供销问题,还能稳定养殖户的鲈鱼价格,对渔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有了肇庆太二农业的良好开端,大沙镇将谋划引入国资集约鱼塘,建设打造集渔业深加工、冷链配送、预制菜深加工于一体的省级现代水产产业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