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学员在训练。西江日报记者杨丽娟摄
西江日报记者杨丽娟通讯员陈小波
在去年举办的第十六届省运会上,怀集籍运动员狂揽拳击项目6金3银2铜。在今年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拳击比赛中,肇庆代表队摘得11金,其中,怀集籍运动员“拳”力以赴,取得8金5银3铜的佳绩,再次证明怀集拳击运动在全市的竞争实力和地位。
“拳击运动项目是怀集县体育拳头项目,一直以来在省市排名前列,为市、省、国家输送了不少拳击人才。”怀集县文广旅体局负责人对记者说道。早在1997年,怀集县已经涌现了最早一批拳击运动员,如省拳击队教练、运动员高林志,他从市队打进省队,后打进国家队,屡获佳绩。后来涌现了省拳击队教练黎家赵、肇庆市拳击队教练罗娇玲、广州市花都区拳击队教练温天龙等优秀拳击运动员。
2012年怀集县体育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当年即把拳击运动纳入常驻项目之一。2013年,正式组建怀集拳击队。怀集县业余体育运动学校拳击队教练祝钰华告诉记者,学校依照“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输送”的训练方针,把训练工作、梯队建设作为体校的重点工作,做好运动员的选苗、训练、输送工作,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
在选苗上,拳击队有着严格的要求,每年到怀集县19个镇街所管辖的小学挑选有天赋的苗子,从三年级开始培养运动员。“拳击对力量、协调性、灵活性、反应速度等方面的要求高,两臂伸展长度大于身高的有优势,我们在挑选时通过简单测试、游戏进行初筛。”祝钰华说,初选的体育苗子要进行集中训练复筛,复筛结束挑选下来苗子再进行“两集中训练”,即在体校集中吃住、集中训练,往运动员方向训练培养。
在训练上,拳击队注重挖掘天分、兴趣培养、打牢基础。“学员进来时都是一张‘白纸’,我们首先要让他们对拳击产生兴趣,在心中萌发热爱拳击的种子。我们不会上来就教打拳,而是围绕拳击所具备的身体素质,设立一个个小目标,让他们完成,从而产生成就感,同时,让他们了解怀集拳击冠军的故事,建立身边榜样的力量。”怀集县拳击队教练孔德艺告诉记者,兴趣和身体素质是关键,因此,在训练教学中,他们注重抓牢基础,从学员的体能锻炼、反应速度、应变能力、拳击技巧等循序渐进推进。同时,根据每个学员自身的反应、身体肌肉记忆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
“是拳击队发掘了我的运动天赋,让我走上了拳击的道路,拳击队训练有法,让我对拳击从一无所知,到深深被拳击的魅力吸引,支撑着我一直走向全国的拳击舞台,摘得冠军。”从怀集县连麦镇农村走出来的拳击运动员温芷英告诉记者,拳击队教练如“伯乐”一般,让乡村的孩子看到了希望。
如今,怀集拳击队已走过10年的发展历程。据不完全统计,怀集拳击队培养人数(含输送人数)约105人;取得世界冠军3个,季军1个,全国冠军有25个,亚军13个,季军28个;省级比赛冠军47个,亚军39个,季军38个;有8名运动员成为省、市、县拳击队教练,继续在拳击运动项目中发光发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