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切生机盎然。在肇庆广阔的乡村大地上,活跃着一股如春天般的蓬勃力量。这股力量由乡村振兴青年志愿者汇聚而成。他们奔赴乡村一线发挥自身所长,为农产品披上特色包装,用美丽绘画装扮屋舍村巷,以多媒体宣传打响产业品牌……点滴微光汇聚成璀璨星河,为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贡献着青春力量。近日,记者采访了3名乡村振兴青年志愿者,了解他们服务乡村的故事。
文/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梁志鹏(右)。
高要乡村振兴志愿者梁志鹏
设计包装塑造农业品牌
每天,梁志鹏走在乡村小路上,脑海里大部分时候都在思考着怎样让家乡的特色农产品更好地打响名头。这位今年23岁的乡村振兴志愿者,在2021年大学毕业后就参加了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回到家乡高要区莲塘镇,开展为期两年的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成为了佛山驻莲塘镇帮扶工作队一员。
莲塘镇官塘村花生食品加工产业是莲塘镇一大特色产业。“虽然官塘村花生品质好,加工产业有了一定规模,但仍停留在过去的传统生产、管理和销售模式,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在市场卖不起价。”怎样突破当地花生加工产业发展瓶颈,最大限度发挥产业“联农助农”作用?梁志鹏摸索发现,可以先从产品外包装做起。
去年5月,梁志鹏联合其他乡村振兴志愿者、高校青年学生组建“花信风华”青创团队,通过设计富有当地乡土特色的产品包装,以“新媒体+电商”模式,文化树品牌、新媒体营销导流量,打造官塘花生产业文化新经济品牌价值。
目前,梁志鹏团队已为官塘花生产品设计了3个版本的食品外包装,并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多渠道开展宣传推广。“第一版包装风格走农副土特产路线,突出纯天然、零添加健康农家食品元素和肇庆地域特产品牌。”梁志鹏介绍,了解到休闲零食主要消费人群的特点后,团队以更贴近年轻人的审美喜好设计了第二版、第三版的包装,主打漫画风,把高要乡村山水田园风光以漫画形式呈现出来,激发生活在城市年轻人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向往。
如今,官塘村花生有了新包装,通过新媒体宣传,市场知名度也有了提升。团队携项目参加去年的高要区乡村振兴人才创客大赛,还获得了一等奖。梁志鹏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计划两年的志愿服务期结束后继续留在莲塘镇。“乡村建设需要年轻人。在有能力的时候为家乡、为群众做点实事好事,这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他说道。
何艺珊
四会乡村振兴志愿者何艺珊
做乡村文化的传播者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我们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为乡村振兴汇聚更多青春力量。”这是乡村振兴志愿者何艺珊,在2022年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出征仪式上的发言内容。2022年8月,来自佛山、毕业于澳门科技大学的她来到四会市黄田镇参与乡村振兴,服务于黄田镇文广旅体服务中心。
来到黄田镇后,何艺珊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怎样去挖掘本地文化,把本地文化融入工作中,打造本地特色文化品牌,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为此,何艺珊和各线办有关人员积极合作,尝试探索通过文字、摄影、短视频、直播等多形式、多途径的宣传,塑造黄田镇沙糖桔原产地的品牌形象,广泛宣传黄田镇的好山好水好生态,推动镇域经济“增绿添富”。她还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活动,鼓励引导群众感受与保护“文化记忆”,增强文化自信。
她组织举办四会民歌讲座,邀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会民歌)代表性传承人李重明现场教学;协助四会市博物馆与黄田学校签订协议,通过“馆校合作”模式,促进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文化育人助学生健康成长。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活动是四会民歌讲座。在接触四会民歌这项非遗的过程中,我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当地文化的独特性,进一步建立对当地优秀历史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对日后工作的开展建立起类似‘精神链接’的感觉。”何艺珊说,乡村振兴与青年息息相关。年轻人可结合所见所学所感,把乡村风景、人文历史等表达出来,还能把文创和乡村土特产相结合,做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播的使者。
陈灵敏。
广宁乡村振兴志愿者陈灵敏
给家乡大米穿“新衣”
“我从来没想过,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家乡的大米带来这么好的市场效果。”说起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经历,来自广宁县洲仔镇的大学生陈灵敏的脸上满是笑容。
陈灵敏2021年大学毕业后就参加了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回到了家乡洲仔镇,协助帮镇扶村工作队开展工作。
陈灵敏所读的专业是工艺美术。来到乡村后,她一直寻思着怎样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家乡服务。“我调研发现,洲仔镇的大米大部分都是散装售卖,村民买米时都是用麻袋或者塑料袋装回去。我想,能不能为洲仔镇的大米定制包装袋。”于是,陈灵敏立即请教专业人士,一边查找资料一边学习钻研,用了约一个月时间,终于设计出一款大方美观的大米包装袋,并在去年1月投入使用。
这款手提式真空包装袋融入了广宁乡村元素,有5斤装和10斤装规格,成本较低,推出后受到很多大米商家欢迎。不少商家对陈灵敏说,这个包装袋让本地大米有了正式“外衣”,规范了销售,对品牌也起到初步的塑造作用。
一年多来,陈灵敏还干了不少事。她和团队一起参加全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短视频大“晒”活动,将洲仔镇的产业现状、人文历史、乡村风貌制成12期短视频广泛宣传;组织成立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发起“‘艺’起‘绘’洲仔”、“拾分整洁”等志愿活动,为美丽圩镇文化建设增光添彩;协助5支大中专学生志愿者队伍到洲仔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治理、农业生产、文化教育等全领域、全方位振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