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讯(记者 甘婉怡 梁子伟)“口罩面罩要戴好,鞋套和手套用透明胶带绑紧一点,今天雨下得大,大家注意保持防护服的密封性,走路时注意脚下的路。”11月26日上午9时许,市城投集团党员志愿者曾建强如往日一般安排好组员的工作后,穿上防护服准备进入管控区为居民做核酸,期间不断地提醒和协助记者正确穿戴防护服,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请问有人在家吗?志愿者上门测核酸了。”“阿婆,这是我们给您打印好的核酸3码,下次可以直接给工作人员扫码。”在清太里管控区,曾建强与另外一名志愿者加上医护人员组成三人小组,按照表格上的名单,挨家挨户寻找需要上门做核酸的居民。由于老旧小区的居民楼房高矮不一,门牌号也参差不齐,加上雨天光线稍暗,这为志愿者的入户工作增添了不少难度。
“这家敲门没人响应,我们尝试打电话联系吧。”遇上无人应门的情况,曾建强只能想方设法联系到居民,拨打电话,询问邻居。曾建强告诉记者,入户工作复杂且难度大,除了需要找到居民的所在地,还要花时间去和他们沟通解释目前的工作,在沟通过程中如遇到居民需要帮助的,也要及时记录好,再想办法为其解决问题。“就像很多老人家没有智能手机,甚至两夫妻共用一台老人机,他们在测核酸时就无法出示核酸3码,所以我们登记了这类老人家的信息,把他们的核酸3码打印出来,派到他们的手上。”为了照顾高风险区里的老人家,曾建强花了大量时间去走访和了解老人的需求。
“在城西片区走访多日,我发现这里的独居老人很多,他们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帮助,我们志愿者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全力以赴地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一个都不会漏。”冒着大雨上门为居民测完核酸,曾健强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给居民派送生活物资,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提着居民购买的物资,穿梭在各个楼栋间,把物资送到居民手中。
忙碌了4个多小时后,脱下一身防护服,曾建强全身湿透,已分不清身上的是汗水还是雨水。匆匆地吃过午饭后,曾建强嘴里念念叨叨像在记挂着什么,问及才知道,原来曾建强在核酸采样点做志愿者时认识了一位88岁的退役军人谭伯,由于老人家年岁已大且行动不便,曾建强答应每天抽空过去老人家中接他去测核酸。“谭伯每次前来测核酸,我都会扶着他走,看着他驼背弯腰,吃力地走着每一步,但毫无怨言,保留着退伍不褪色,听党指挥的优良作风,让我深受感动。”曾建强透露,谭伯每次完成核酸采样后,都会礼貌地对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说声谢谢,“如此配合的市民,是我们核酸检测工作能顺利和持续开展的基础。”曾建强对记者说。
作为群众的“解忧人”,曾建强认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去对待群众。“我们不能与群众对着干,要学会理解他们的焦虑,耐心地去安抚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记者留意到,在配送物资上楼时,曾建强每到一户都会询问居民是否需要其他帮助,还会细心地把居民门口的垃圾带走,一个个细微的动作,透露出他对群众的关心。“我们做多一点,就能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志愿者和医务人员对他们的关爱,化解他们的焦虑,让他们理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早日击退疫情恢复正常生活,得到群众的理解,我们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曾建强回忆起,在25日凌晨1点多,由于寒流突袭,气温降低不少,就在通宵值守网格的志愿者正处于饥寒交迫的时候,肇庆中学初中部附近的一家便利店的商家,泡好热咖啡和方便面,亲自送到了志愿者的手上,一份简单的夜宵温暖了所有人的心。
“连日来,我们都收到了不少社会热心人士的关爱与支持,希望这种正能量能够传播下去,让市民也明白,志愿者也是别人家的孩子,只是因为穿上了红衣,扛住了防疫的大旗。”作为一名资深的志愿者,曾建强深感群众理解的重要。
从2020年开始,曾建强多次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我们志愿者目前最大的心愿是早日回家陪陪家人,开心过着平淡而简单的生活。”热心、开朗、有爱心的曾建强简单的心愿,也许是此时大家共同的心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