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产业兴旺民富裕 乡风文明生活美 ——怀集马宁湖朗村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深秋时节,碧空万里。走进怀集县马宁镇湖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畅通的水泥大道,沿着湖朗水库东面湖畔山脚蜿蜒延伸。只见湖朗村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庭院绿意盎然,鲜花绽放,硬底街巷干净整洁,老人小孩怡然自得;远处鱼塘,波光粼粼;梯田丰饶,稻浪阵阵,焕发勃勃生机。

湖朗村生态环境优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卓有成效。 
西江日报通讯员 李文幸 摄

湖朗村生态环境优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卓有成效。 西江日报通讯员 李文幸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李文幸

深秋时节,碧空万里。走进怀集县马宁镇湖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畅通的水泥大道,沿着湖朗水库东面湖畔山脚蜿蜒延伸。只见湖朗村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庭院绿意盎然,鲜花绽放,硬底街巷干净整洁,老人小孩怡然自得;远处鱼塘,波光粼粼;梯田丰饶,稻浪阵阵,焕发勃勃生机。

近年来,湖朗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持续擦亮“生态美、环境优”底色,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绿水青山生态美

站在湖朗村口的山顶上,透过薄薄雾霭俯瞰,山峦、村庄、果园、鱼塘、道路若隐若现,宛如一幅云海奔腾的水墨画,美不胜收。

“人居环境是美丽宜居乡村的底色,只有铺好底色,才能更好绘就美丽乡村画卷。”湖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俊杰说,生态和环境是湖朗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底色,该村结合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绿满湖朗”、“增绿护绿”行动,持续擦亮“生态美、环境优”底色,全村森林覆盖率达80%。同时,扎实推进“四美”庭院创建,从“一处美、一时美、外在美”向“处处美、时时美、内涵美”转变,让自然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全村6个自然村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三清三拆”工作,累计清拆152户,面积120亩;清理垃圾128处135.1吨;清理乱堆乱放115处,清理水域漂浮物18处;拆除乱搭乱建19处108平方米;建设了4千米管道的雨污分流项目,铺设了硬底化村道、巷道6公里。此外,还将生活垃圾清运及道路保洁实行统一专人负责,实现垃圾日产日清,着力为群众构筑了干净宜居的生活环境,把村庄变景区,把家园变乐园。

昔日偏远的小山村,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这里碧水逶迤,青山相向,抬头能望见蓝天白云、飞鸟盘旋,低头能看到绿草茵茵、林木繁盛,这般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值得一游。”从怀集县城驱车专程到湖朗村观光赏景的梁先生对记者说,他邀上好友拍照片、发抖音,湖朗村秀美的湖光山色留在影像中,更刻在他的心里。

产业兴旺民富裕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湖朗村紧抓产业这个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引擎,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助力乡村振兴。

在湖朗村西北面的水库湖畔,漫山遍野的沙糖桔树,一排排一行行就像绿色织锦覆盖在缓坡上,枝叶间结满累累青绿的果子,诱人可爱,一派丰收的景象。

“这里绿水青山,土壤肥沃,种植沙糖桔的‘土专家’和‘田秀才’经验丰富,他们总结出的沙糖桔栽植、嫁接、防虫、防病、水肥管理等实用技术,让本地出产的沙糖桔果口感好、糖分高、色泽鲜艳、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林俊杰喜滋滋地说。

该村依托山水旅游资源,通过“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以及“山水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理念,既推动沙糖桔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体验农业转型,又带动山水旅游与休闲采摘融合发展,现全村种植有柑桔果树经济林120亩,盛果期面积达100亩,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林俊杰介绍,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显神通,作好“山水文章”,大力发展养鱼、养牛、养羊、养禽等产业。目前,全村每年可销售四大家鱼30000尾,出栏牛235头、羊5000只、鸡鸭80000只。

湖朗村还通过招能人、引项目,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石巷猪场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达2.5万元,自来水公司每年为村集体分红4万元,县城商铺每年为村集体收租0.72万元……

乡风文明生活美

傍晚时分,湖朗村应允文体广场上灯火辉煌,人头涌动,热闹非凡。身着简朴舞服的村民,随着悠扬的音乐歌声尽情舞动,幸福的笑脸,整齐的舞姿,成为落日余晖下一道靓丽的风景。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村民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的重要举措。”林俊杰表示,该村利用“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场地,因陋就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先后建设了林屋文化楼、应允文体广场、山美小公园等一批惠民项目,这些集党建、娱乐、教育、健身为一体的小公园小广场,在提升乡村风貌的同时,也为村民群众增加了休闲娱乐好去处,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的业余生活和精神需求。

为激励村民主动落实“门前三包”、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和公益服务,湖朗村出台了《湖朗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村民主动参加村内人居环境整治、志愿者服务和主动参与义务劳动,献血、扶贫、救灾、捐款等公益活动的,每次可加2-5分;“门前三包”不落实、有禽畜散养、违反村规民约相关制度规定、不配合“三清三拆三整治”、被公开批评、曝光通报、责任田丢荒弃耕杂草丛生等行为的,每次扣2-5分……通过把村民的行为表现“做对积分,做错扣分”“表现换积分,积分兑奖励”的方式,将乡风文明“软要求”量化为“硬指标”,用好积分考核“指挥棒”,公示“红黑榜”,推动乡风文明由倡导约束向自治自觉转变。

万般红紫竞芳菲,文明新风扑面来。湖朗村容村貌美了,人心美了,生活更美了,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不断增强,正在变成农民“身有所栖”的美丽家园和“心有所依”的精神乐园。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