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色优美,生态良好的肇庆城区。 西江日报记者 刘春林 摄
西江日报记者 陈洁 通讯员 梁泽南 李芷欣
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是肇庆在“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市生态环境局通过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要求,强化法治思维,以法治为引领,统筹做好污染防治和企业服务工作,不断夯实生态环境部门的服务能力,助力全市实现绿色发展。
“放管服”改革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法治引领营商环境改善。对照《广东省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等,规范行政许可事项,做好关于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以及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的工作;做好权责清单事项动态调整工作,有效承接上级对口单位下放、委托事项,严禁在法律法规外自行设立、实施或变相实施行政许可等情况。
环评是项目落地必过的门槛。在守住生态环保底线的基础上,市生态环境局强化项目指导、优化环评审批,一方面,全面实行环评审批“一网通办”,推动项目审批全流程在线办理。另一方面,对重点项目实施“上门服务、靠前服务、现场服务、主动服务”,通过提前介入服务,优先办理重点项目的准入和环评报批工作,提高项目落地效率。
近年来,我市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持续完善推动实施污染物减排的各项措施,使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我市以法治建设为引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为统筹做好污染物减排和企业服务工作,市生态环境局每月定期由局领导带队,对重点企业开展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向企业讲解环保相关政策,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协助企业共同做好日常环境管理。
我市不断推动生态环境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污染物减排是其中的典型。此前,肇庆通过浓度和总量双控、严格执法、以奖促改等措施,在全省率先完成陶瓷行业“煤改气”和炉窑的清洁化改造。去年,我市试行《肇庆市重点行业污染天气应对期间绩效分级管理办法》,通过制定标准,将全市涉VOCS重点排放企业进行绩效分级管理,同一行业内,不同绩效水平的企业采取不同比例的减排措施。绩效评价内容包括原辅材料或产品、生产工艺、无组织管控、污染治理技术、监测监控水平、运输方式与环保管理等指标。根据绩效“分数线”和对社会经济贡献程度,企业被分为A、B、C等3个等级。原则上,在不利气象条件(污染天气)应对期间,不同等级的企业执行不同程度的减排措施,绩效越高,则其生产经营的保障越大。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绩效分级实施动态差异化管控,一方面鼓励企业持续提高环保治理水平,另一方面避免“一刀切”现象。
当前,肇庆的发展呈现稳定向好的态势,良好的绿色法治基础不仅有效助力全社会绿色转型,也为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做好了准备。去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通过抓好法治建设,围绕环境空气质量年度任务目标,聚焦“结构调整、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整治、窑炉锅炉综合整治、移动源监管、面源精细化管控、科技支撑、科学应对污染天气”等7个方面制定22条措施,并落实“一企一策”以及深度治理等多项举措,推动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全市GDP能耗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筑牢了肇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