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第十六小学校园里,学生们开心地跳绳。
文/图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已过去一个多学期,记者走访我市部分学校获悉,学校在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设计,注重立德树人的全人教育。
3月18日下午,课间下课时分,在肇庆市第十六小学宝月校区的操场上,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打篮球,有的玩丢沙包游戏,个个身手敏捷,动作轻盈,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多名受访学生表示,“双减”后作业减少了,有了更多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到户外运动,让眼睛和头脑都得到释放,学习也更加轻松开心了。
肇庆市第十六小学校长卢少延告诉记者,“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分层设计作业。对于一、二年级学生不布置书面作业,作业当堂完成,但鼓励家长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让孩子自主学习,比如阅读、写字,培养爱好,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为高年级打好基础。同时,增加更多的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开放性思维的综合能力。
对于三至六年级学生,保持每天60分钟的作业,即每科每天20分钟,在作业的数量和时长上进行控制,减少重复性、机械性、抄写的作业,增加实践性和长时性作业,利用周末、假期,到社会实践,综合学科知识去探索世界,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创造能力。
“‘双减’不能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老师要有的放矢,合理安排作业。”卢少延告诉记者,学校已建立一套学科间、年级间教师的沟通机制,做到作业平衡发展。而“双减”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课堂的提质增效,作业是辅助教学,课堂才是主阵地。要回归育人的本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可持续、终身发展的问题。
作为民办学校的肇庆加美学校,在“双减”方面积极探索了作业设计与布置的新方法、新路径、新举措。该校专门成立特色课程管理中心,负责开发、设置、管理校本特色课程,已开发了十大类114门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还成立了“双减”与“五项管理”指导中心,负责作业管理,指导各学科协同实施。
“我们坚持五育并举,科学设计和布置作业,兼顾基础性和发展性,分层设计作业难度,因人施策,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同时,坚持多样化和个性化同行,除学科作业外,多设计布置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践性作业和过程性作业,如音体美、周末劳动,家风家规调查等,多元设计与布置。”该校初中部校长周绍明告诉记者,通过一系列的作业改革,学生压力减少了,焦虑减少了,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热情更高。“双减”也倒逼教学课堂改革,做到课堂提质增效,推进素质教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