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杨锋
加强新时代我军基层建设,是强军兴军的根基所在、力量所在。乡镇武装工作是国防动员的根基,基层武装部的基础扎实与否,直接影响着县人武部工作的成效。广宁县人武部直面基层武装部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大破大立、重典治乱,利用两年时间彻底扭转基层武装部“人心散、干劲软、能力弱、秩序乱”的局面,在全市基层武装工作建设中走在了前列,成为试点单位、标兵单位。
坚持军事机关主导 立起选能任贤的风向标
早几年,由于人武部无法掌握基层武装部人事任免的主导权,导致部分专武不精武、主责不主抓的专武干部出现在了人武部门。
失去了专武干部任用的主导权,也就失去了指挥管理专武干部的主动权。“必须落实党管武装法规制度,理顺专武干部任用的机制!”广宁县人武部来庆安政委直指问题的要害。
在县委议军会上,县人武部组织大家深入学习有关专武干部的政策法规,其中“中央组织部明文规定:基层武装部长的任用,由县人武部商组织部提名,共同考察,县人武部主官下达任职命令。”的内容让大家警醒,县委一班人对此给予大力支持,再次明确基层专武干部的考察任命要严格按法规文件执行。
之后,由县人武部主导,联合县委组织部,对15个镇街的武装部长进行了一次综合考察。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2名对武装工作不上心、不作为的武装部长被免职,3名表现优秀的武装部长受到提拔重用,2名表现优秀的副部长、干事直接升任武装部长。
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宁县人武部较真斗硬,奖优罚劣,也激活了一池春水,基层专武干部有了危机感紧迫感,同时也有了奋斗的方向感。广宁县人武部趁热打铁,联合县委县政府出台《广宁县专武干部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任用程序、推行资格认证、明确兼职范围、建立考评机制、畅通进出渠道。一套组合拳下来,广宁县专武干部队伍结构更加合理、人员更加精干,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基层武装部建设也平稳驶上了“快车道”。
坚持制度机制创新 立起军地合力的工作链
“缺人、缺钱,武装工作不好干!”不少专武干部对此半发牢骚半倒苦水。随着两季征兵工作全面推开、民兵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加上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一名部长加一名干事的人员配置越来越捉襟见肘。此外,由于广宁地处山区,经济不发达,乡镇财政紧张,武装工作没有专门的开支科目,专武干部开展工作要想方设法从乡镇行政经费中“挤牙膏”。
解决问题才能推动发展。广东省军地合力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试点会议在广宁县召开后,县人武部党委敏锐洞察到,每个乡镇都设有退役军人服务站,配备工作人员3到4名,由一名副镇长分管,退役军人工作和征兵工作性质相近,如果由基层武装部长分管,不仅有5至6人从事武装工作,而且也能有效理顺工作流程。
谋定而后动。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明确了基层武装部长分管武装工作和退役军人服务站,探索基层武装部与退役军人服务站“业务同学、工作同干、资源共享”的工作模式,建立从入伍到退伍、再到编入民兵的闭合式工作链路。
人的问题解决了,经费的问题也得解决。在广宁县委议军会上,县委书记谢桂坤动情地说“再穷不能穷武装,设立武装工作经费应该成为一项制度!”县委班子一致同意按照大镇10万元、小镇8万元的标准,县财政为每个乡镇下拔专项武装工作经费。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基层专武干部和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同志一道,放开手脚干工作,民兵队伍训练有素,兵员质量逐年提升,基层武装工作呈现出蓬勃生机。
坚持备战打仗导向 立起精武强能的指挥棒
“以往把兵征好就行了,现在武装工作业务太复杂了,难!”看似平常的一句抱怨,其实反映了基层专武干部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认为战争很远,仗打不起来,即使打起来了也轮不到民兵上。
根治和平积习迫在眉睫。广宁县人武部为此请来了海军舰艇学院的教授为大家分析当前国际形势,认清后备力量担负的神圣使命,使所有专武干部清醒地认识到了“战争并不遥远,能战方能止战,民兵也是国家重要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让备战打仗的思想刻进了专武干部的心上。
思想迷雾廓清之后,亟待解决的是业务能力。广宁县人武部就民兵编组实施、民兵训练组织、应急方案拟制等专业项目开展针对性培训,为保障培训效果,还联合了组织部门对专武干部进行资格认证,考核通过才能持证上岗。
为进一步夯实专武干部业务基础,广宁县人武部还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机制。如,建立集中办公制度,每月组织一天专武干部集中办公,检查工作,学习业务;建立工作计划和总结制度,基层武装部月初有工作计划、月终有工作总结;建立通报机制,每季度向县委县政府和各乡镇通报基层武装工作推进情况;建立约谈机制,对业务不精、工作不力的基层武装部,约谈其乡镇主要领导。一套组合拳下来,专武干部“姓军为战”的使命意识和履职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