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古邑碧道画廊沿线的石狗镇程村村生态宜人,环境优美。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核心提示
受益于四会古邑碧道画廊建设,沿线5个镇(街)12条行政村迈入发展新征程。截至目前,碧道画廊沿线共计完成硬底化道路铺设约66.77公里,农房外立面改造约5.1万平方米,田园棚房整治1000多间,“四小园”建设454处,盘活撂荒地近3400亩,增加土地租金收入约381万元,带动超1330名农民创业就业,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环境变好了,村里更美了,产业发展提速了,农民逐渐实现增收致富,为肇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样板和农旅融合示范带奠定了坚实基础。
乡村环境更干净宜居
为助力四会古邑碧道画廊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四会市对沿线农村展开人居环境整治,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
“今年我们村全部铺上了水泥路,村里更干净、整洁了。”11月22日,记者来到四会古邑碧道画廊沿线的黄田镇龙塘村时,村民刘锦成开心地告诉记者,以前该村到处堆放着杂物,村路坑坑洼洼,脏乱不堪。村民出行常遇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窘况,所以鲜少到村道散步。“现在村里干净了,老老小小都喜欢出来走动,邻里间联络多了起来,大家的关系也更融洽了。”说着,刘锦成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记者绕着龙塘村走了一圈,只见新铺的硬底化道路平坦、宽敞,直通村民家门口,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
记者从四会市乡村振兴办了解到,四会古邑碧道画廊全长约38公里,沿线有12个行政村。目前,该条碧道画廊主干道沿线已建有农村公厕65座,每条村均有垃圾回收站和负责清洁的环卫工人,乡村人居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宜居魅力不断提升
除了致力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外,四会市还拆旧复垦,开展沿线田园棚房整治,对沿线农房外立面进行统一改造,扮靓美丽村庄。
“我们村现在漂亮多了,以前残旧的墙面已经全部翻新。村口道路两旁也建有绿色景观带,到这里游玩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说起村里的环境变化,石狗镇程村村的村民刘娇自豪地说道。
在刘娇的指引下,记者沿着村道而行,只见村口建有统一风格的标识牌,不远处有休闲公园,配套有休憩长廊和休闲健身设施,部分村民正在公园里闲话家常、运动健身。
迈入村中,生态宜居的美丽画面尽收眼底。村里有多个小菜园、小果园,旧房屋墙面绘上了墙画,或是采用该村兰花产业发展主题,或是二十四节气宣传,或是乡村美丽宜居画面,为村里增添了不少岭南韵味。
四会市乡村振兴办副主任陈铮介绍,为打造一条美丽廊道,四会市大力提升农房风貌,结合该条碧道画廊不同路段、不同主题特色,为各村“量身定做”岭南风格房屋外立面,打造出颜值美、生态佳的新时代乡村风貌。
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在四会古邑碧道画廊建设的带动下,沿线乡村迎来了产业发展契机,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碧道画廊建设为我们带来了土地承包商,让以往撂荒的土地得到盘活,我们还能收租金,多好!”说起村里的经济发展,贞山街道柑榄村村民钟群英笑得合不拢嘴。
据了解,去年以来,贞山街道通过土地流转盘活村中撂荒地发展田园综合体,包括阡陌稻田、特色农业体验区等。该街道还积极开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村周边配套农产品商店、早餐店、农家乐、民宿等,致力通过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
同样受益于四会古邑碧道画廊建设的,还有石狗镇程村村的兰花种植产业。“现在到我们这里游玩的人多了,我们的效益也好起来了!”肇庆市万绿兴花卉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梅珍透露,该条碧道画廊建设之前,她的种植基地鲜少有散户到场。随着碧道画廊开放以及村中道路修建,她的基地现在每月可接待约1000名游客,每月增收4000多元。
如今,四会古邑碧道画廊已串联起沿线的贞山葡萄、黄田砂糖桔、石狗兰花、鹅春陶艺等特色农业产业资源,形成了农业产业示范带。通过土地流转、盘活旧厂房和老住宅、引入文旅开发企业等,沿线产业正不断增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