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封开县金装镇安靖村乡村治理示范创建采访侧记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安靖村迎来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当村委会决定启动新一轮村容村貌建设时,不仅再也没有村民观望、反对,他们反而主动参与、积极融入。很多村民将自家拆下来的废砖旧瓦、古老石条捐出来,用于村容村貌的整治,安靖村也因地制宜地设计建造了一批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

村民集资建设的安靖村大桥。

村民集资建设的安靖村大桥。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周永龙 本版摄影/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什么是家?古籍《说文解字》中注释为“居也”。中国人自古就有恋家的传统,且有浓厚的“家园”情结。

在采访封开县金装镇安靖村乡村治理示范创建的过程中,安靖村人通过不等不靠、群策群力、人人参与、齐心协力等,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精神,诠释了以村为家的“家园意识”。

2018年6月,安靖村作为金装镇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拉开了“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序幕。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年曾经参与过“三清三拆三整治”的一名村干部回忆,开会动员时,很多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不理睬,有人冷嘲热讽“没事瞎折腾什么?”甚至有人放出了“敢拆我家,试试!”等狠话。

“村民抵触情绪很严重。”时任安靖村党支部书记的黎维梧告诉记者,党员干部全部下到各个自然村中,逐家逐户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解释清拆的意义,但依然效果不佳。

集自然观光、休闲农业为一体的观光旅游之地。

集自然观光、休闲农业为一体的观光旅游之地。

笔直的村道使交通更加便捷。

笔直的村道使交通更加便捷。

“有些党员干部被村民骂出来,有些则被赶了出来,虽然我是党支部书记,面子大一点,但也经常坐冷板凳。”黎维梧对此印象深刻,怎么办?党支部召开全体党员大会研究后认为,不是政策不好,是群众没有认识到清拆后的好处。

“我们一遍遍地翻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一遍遍地学习上级的各种文件指示,在上级党委的帮助下,最终定下了‘党员和村干部带头清拆,动员亲友清拆,带动群众清拆’的思路。”黎维梧告诉记者,只有党员和村干部自己想通了,才能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

于是,安靖村的党员、村干部和开明的乡贤成为第一批清拆的对象。

支委委员黄锐辉回到家后,第一个拆掉了自家的杂物房,拆完自己的,再去找到两个伯父,极力劝说他们也拆掉废弃的猪舍。

老党员符石兰在拆掉了自家一间废弃的泥砖屋后,又来到弟弟符灿棠家,劝说拆掉旧柴房……

像这样的事例在安靖村比比皆是。党员、村干部和乡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广大群众传达了对政策的支持态度。

不少群众见到这一幕后,受到触动和感染,他们纷纷拿起工具,拆掉了自家的猪舍、杂物房、泥砖房等废弃屋舍。

环境优美的封开县金装镇安靖村。

环境优美的封开县金装镇安靖村。

安靖村推进农旅结合进行古屋改造。

安靖村推进农旅结合进行古屋改造。

安靖村位于封开县东北部,高速公路穿村而过。

安靖村位于封开县东北部,高速公路穿村而过。

第一批次的清拆完成后,村道变宽了,蚊虫变少了,村容整洁了,村貌变美了。

感受到这一实实在在变化的村民服气了,不理解、不支持的村民想通了、看懂了,不配合、不理睬的村民主动找上门来签字同意,他们纷纷主动参与到“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工作中来。

“直到现在,还有一名当初反对清拆的村民见到我就竖大拇指称赞‘这件事干得好,我彻底服气了!’”黎维梧说,现如今上级党委实施的各项政策都能在安靖村很快贯彻落实好,村民对党委政府充满信任,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无比坚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安靖村迎来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当村委会决定启动新一轮村容村貌建设时,不仅再也没有村民观望、反对,他们反而主动参与、积极融入。很多村民将自家拆下来的废砖旧瓦、古老石条捐出来,用于村容村貌的整治,安靖村也因地制宜地设计建造了一批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

安靖村建设自来水厂进行自来水供应。

安靖村建设自来水厂进行自来水供应。

村民在安靖村杏花鸡脱温鸡育雏基地养殖杏花鸡。

村民在安靖村杏花鸡脱温鸡育雏基地养殖杏花鸡。

据粗略统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期间,安靖村累计发动村民义务投工投劳3200多人次,拆除废弃猪牛舍、破危闲杂屋606间6000余平方米,美化绿化村道庭院、房前屋后面积6300多平方米,清旧补绿3000余平方米,村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村庄变美了最终受益的是群众,满怀家园意识的村民反过来主动融入“共建共治共管”中来,把村庄当作家一样的爱护,又进一步推动了“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

家园意识是乡村振兴的融合剂。它一头连接了广大群众对建设美好家园的殷切期望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一头连接起了党委政府各种方针政策的落地实施。

 村民在进行健身锻炼。

村民在进行健身锻炼。

村内道路硬底化。

村内道路硬底化。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