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暑假到了,如何防止和应对孩子沉迷于玩游戏、刷视频,成了家长们的心病。如今,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也刺痛着家庭和社会。
“现在放暑假了,孩子每天都抱着手机刷视频,往往一刷便是一整晚,劝不听,叫不动。”市民郭先生在城区经营着一家日杂店,平日要照顾店铺生意,无暇顾及孩子假期生活,如今面对日益沉迷手机网络的孩子,显得万般无奈。
根据数据显示,在中国的网民数据中,12岁至16岁的青少年是网瘾高发人群,网络游戏成瘾占比的概率较大,青少年的叛逆期遇上网瘾的表现,主要为厌学、暴力倾向等。
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梁其生介绍,网瘾和过多使用网络行为是有区别的。使用网络的时间难以控制,经过多次努力克制均未能成功。同时,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仍难以停止。为了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称之为网瘾。
但在我市临床诊断中,大部分就诊者属于过多使用网络行为,而在这部分就诊人群中,中小学生是“重灾区”。“真正在假期中因为长时间使用网络而导致成瘾的情况,实际上并不多见。相反,这些成瘾的患者大多是在平时生活中延续而成的。”
肇庆市公益服务促进中心理事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罗火珍表示,在现实生活中,成瘾者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需求,他们与成瘾对象建立了一个比较亲密的关系,以此来补充现实生活中亲密关系的缺失。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过多使用网络的情况呢?罗火珍建议,家长应该和孩子们建立良好的沟通体系,如他们正在玩网络游戏时,家长可以一起加入,与孩子一起探讨,并逐渐通过言行举止,告诫孩子,任何事情都需要注重“度”的把握,玩游戏也是。建立一定规范,不要“谈机色变”,需要与孩子“同频”。此外,在面对网络带来的改变,家长和孩子要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态度对待互联网时代。
梁其生认为,让孩子远离游戏成瘾,家长不能一味“堵”。家长应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让他们走进大自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或引导孩子主动做感兴趣的事,从而脱离对网络、游戏的依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