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孩子假期“机”不离手咋办,心理专家建言—— 应对网瘾孩子家长要“同频”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暑假到了,如何防止和应对孩子沉迷于玩游戏、刷视频,成了家长们的心病。如今,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也刺痛着家庭和社会。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暑假到了,如何防止和应对孩子沉迷于玩游戏、刷视频,成了家长们的心病。如今,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也刺痛着家庭和社会。

“现在放暑假了,孩子每天都抱着手机刷视频,往往一刷便是一整晚,劝不听,叫不动。”市民郭先生在城区经营着一家日杂店,平日要照顾店铺生意,无暇顾及孩子假期生活,如今面对日益沉迷手机网络的孩子,显得万般无奈。

根据数据显示,在中国的网民数据中,12岁至16岁的青少年是网瘾高发人群,网络游戏成瘾占比的概率较大,青少年的叛逆期遇上网瘾的表现,主要为厌学、暴力倾向等。

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梁其生介绍,网瘾和过多使用网络行为是有区别的。使用网络的时间难以控制,经过多次努力克制均未能成功。同时,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仍难以停止。为了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称之为网瘾。

但在我市临床诊断中,大部分就诊者属于过多使用网络行为,而在这部分就诊人群中,中小学生是“重灾区”。“真正在假期中因为长时间使用网络而导致成瘾的情况,实际上并不多见。相反,这些成瘾的患者大多是在平时生活中延续而成的。”

肇庆市公益服务促进中心理事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罗火珍表示,在现实生活中,成瘾者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需求,他们与成瘾对象建立了一个比较亲密的关系,以此来补充现实生活中亲密关系的缺失。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过多使用网络的情况呢?罗火珍建议,家长应该和孩子们建立良好的沟通体系,如他们正在玩网络游戏时,家长可以一起加入,与孩子一起探讨,并逐渐通过言行举止,告诫孩子,任何事情都需要注重“度”的把握,玩游戏也是。建立一定规范,不要“谈机色变”,需要与孩子“同频”。此外,在面对网络带来的改变,家长和孩子要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态度对待互联网时代。

梁其生认为,让孩子远离游戏成瘾,家长不能一味“堵”。家长应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让他们走进大自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或引导孩子主动做感兴趣的事,从而脱离对网络、游戏的依赖。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