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贾东亮30年践行初心使命 扎根农村做一面红色旗帜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6月30日,位于广宁县南街街道江美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纪念馆经升级改造后重新开放,八一农场党支部书记贾东亮也来这里看看,坐在展览馆的长凳上,一幕幕划过脑海。30年前的夏天,当他第一次来到广宁时,他没想到这个遥远的山城会成为另一个故乡。30年后的今天,这个地方不仅成就了他退伍后的事业,更成为一块红色旗帜飘扬的阵地。

西江日报记者 陈洁 张苑卉

6月30日,位于广宁县南街街道江美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纪念馆经升级改造后重新开放,八一农场党支部书记贾东亮也来这里看看,坐在展览馆的长凳上,一幕幕划过脑海。30年前的夏天,当他第一次来到广宁时,他没想到这个遥远的山城会成为另一个故乡。30年后的今天,这个地方不仅成就了他退伍后的事业,更成为一块红色旗帜飘扬的阵地。

军民鱼水情撒播红色种子

贾东亮的故事被很多人熟知:他曾是空军空降兵某部一名副团职少校军官,1991年,他带着连队到广宁木格镇拉练,驻扎的半年间,他和当地乡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军民鱼水情让这个淳朴的汉子非常感念。1998年转业时,他放弃优厚的工作生活待遇,只身来到广宁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承包了180亩土地建立八一农场。在创业的无数个挑战面前,他充分发挥军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超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把八一农场办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三高”农业示范基地和广宁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他还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当地村民发展“三高”农业,一起走奔康致富道路。

贾东亮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和“全国首届十大三农致富榜样”等光荣称号,当选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并两次成为主席团成员。八一生态农场获得了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爱国主义劳动实践基地、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成为肇庆市的红色名片。

转眼20多个春秋,当年贾东亮亲手种下的第一棵柏木已长成30米高的大树,挺立在苍苍郁郁的林木中。走进八一农场,大大小小的荣誉牌匾挂满了综合楼,贾东亮十分珍惜这些荣誉,它们代表了他始终离不开的三件事:党员、退伍军人、农民。

贾东亮创建八一农场不久,就在广宁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成立了八一农场创业党支部,并吸纳了多位退伍军人党员,结对支持创业党员,帮扶困难群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发展。他言传身教把自身的本领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周边党员和困难群众,还通过成立行业协会,如沙糖桔协会、生猪协会等,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作为党支书,他积极履行职责,组织大家上党课,用自己的经历激励大伙。

创业经历激励后来人

一个个农村创业者满怀希望来到八一农场。这些年贾东亮见到了很多创业故事,但并不是每一个都会成功,他认为创业首先要解决“自立”的问题,不能贪大求全,他用部队的语言给大家做解释:“战线拉得太长首尾难顾”,要一项一项来,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他还记得一位年轻的退伍兵找到了他,这位年轻人退伍后回到家乡想创一番事业,但接连失败让他备受打击,在中央电视台看到贾东亮的故事后,这位年轻人背着背包从湖南坐火车到了广宁。贾东亮和他推心置腹地聊了很久,用自己的经历安慰他,并从农场实际经营的情况向他提供了建议。原本消沉的年轻人马上振作起来,第二天就回了家,并渐渐有了起色,这让贾东亮十分欣慰,“不要害怕遇到挫折,但是要学会总结,脚踏实地重新开始”。

正是因为其对广大退伍军人和创业者的激励作用,肇庆市启动了以贾东亮名字命名、以“全民创业,党员带头”为主题的“东亮式”党员创业贴息贷款活动,多年以来发放了303万贷款,支持了22个项目。

创业党支部走出四名“兵支书”支持乡村振兴

贾东亮是十七大和十八大的党代表,他十分关注退伍军人的后续发展问题,“他们见过世面、受过训练、既有胆识又有素质,都是人才,希望社会能给他们更多出路。”每次有机会向上级汇报时,他都把这些意见建议列入内容。

这也是党和国家近年改革的方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各级应盘活退役军人这个人力资源库,让“兵支书”在基层治理中挑大梁担重任。

八一农场党支部就走出过四位“兵支书”,他们学习贾东亮创业后,各自有了不同收获。眼见着随着乡村振兴,农村需要更多人才推动工作,他们希望更深入地投身农村建设,纷纷走上了岗位。

潘其全就是创业党支部其中一名“兵支书”,在新一届的村级“换届”选举中,他以超过九成的得票率当选了江美村综治维稳主任。当选后,大到村的种养指导,小到邻里解纷,都能看到潘其全的身影。“我在2005年加入创业党支部学习种养经验后,家里很快就‘奔小康’。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下,很想利用自身的技术带领村民致富,便参加村的选举。

最近,潘其全正在研究平菇的种养知识,打算通过自己带头种植,以成功的经验再带动身边村民加入。他坦言,要种养新的农作物,会耽误到他其他农作物的种植时间,但是能研究出新的种植经验带动村民增加收入,这都是值得的。潘其全很为自己身为一个退伍军人而骄傲,他时刻记着自己的党员身份,谈起这些年在农村的经历,他腼腆地笑一笑,“就想着为大家多做点事吧”。

30载洗练初心使命

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贾东亮如今除了在广宁,还会到其他地区给退伍军人创业者讲课,他表示接触的创业者越多,时间越久,越能感受到新气象新变化——大家文化层次高了,有不少大学生,他们有知识有文化,在部队受过训练后更敢闯敢拼,退伍后的创业有了更丰富的选择。特别是国家不断完善服务退伍军人的政策措施,大家的自豪感和成就感高涨,贾东亮总是鼓励他们:“如果想干一番事业,现在是最好的时候,只要想干,哪方面都有支持。”

从创业的标准看,贾东亮很早就已经成功了,但他并没有“功成身退”,而是选择坚守八一农场,留在农村。30年一步步走来,他切身感受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硬件和生活条件自然达到了比较高的标准,但他感受最深的还是大家的精神劲头,“现在人人都觉得有奔头了,没有比这更能说明人民生活幸福。”

贾东亮是党课老师,早年他的课堂多说自己的经历,而这十几年的变化和经历让他对党的初心使命有了更深刻的内容,“不是哪个人,哪个群体好就够了,大家都要好才是真的好。”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