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各地巩固脱贫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庄严的宣告响彻大江南北。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各地干部群众紧握乡村振兴“接力棒”,满怀信心开启新征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庄严的宣告响彻大江南北。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各地干部群众紧握乡村振兴“接力棒”,满怀信心开启新征程。

新起点,千年梦想今朝圆

“小康”一词,蕴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安定幸福生活的不变向往。

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云南省会泽县,如今崛起了一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城,高楼林立,农贸市场、学校、医院等一应俱全,8万余人在此开启了新生活。

7月1日,会泽新城如同节日,从社区服务中心、活动广场到扶贫车间,人们聆听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心情振奋。

“我们街道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人口3.1万余人,接下来,我们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会泽县以礼街道办事处主任柳廷朝说。

云南会泽新城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拥抱新生活、新变化的幸福笑脸,写满神州大地。

新疆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巴格其村,凭借毗邻城区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

在甘肃定西市临洮县,当地推行农资直供、测土配方施肥等服务,大大节省了农户成本,贫瘠的土地源源“献宝”……

新征程,扬帆起航再出发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日子在后头。

雨后,空气清新。在黑龙江省宝清县宝清镇双泉村的食用菌基地,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木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村民们对未来信心满怀。

“给农业一点特色,让百姓的日子更有起色。”当地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鞠秀芹说,2018年以来,靠着种灵芝、栽木耳、发展赤松茸,合作社共带动400多户贫困户脱贫,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至8000元,今年计划帮更多脱贫户获得稳定收入。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正向乡村振兴发生历史性转移,“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实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措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我国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愈加完善。

当前,各地纷纷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出实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2020年初,四川省在53个县(市、区)开展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今年4月,四川聚焦农村低收入群体、低保边缘户和脱贫户,全面开展易返贫致贫户风险清零行动。

云南明确了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及时下达中央专项资金80.14亿元,下达省级专项资金29.94亿元,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8亿元。

……

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中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新奋斗,咬定青山不放松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让各地投身乡村振兴的党员干部心潮澎湃、斗志昂扬,纷纷表示坚定信心跟党走、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光和热。

今年6月,作为四川省向乡村选派的2099名科技特派员之一,已经干过一轮驻村扶贫的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夏纪毅再次请缨,回到大凉山昭觉县。过去3年,他带领村民建成了250多亩高海拔黄芩种植基地,直接带动近600名贫困人口脱贫。

“未来,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乡村振兴战场上,继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乡村,让群众的小康之路走得更稳。”夏纪毅说。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各地健全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势,打好、打赢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两场战役。

 云南继续实施290个省级单位包乡驻村,抓示范引领,新派2.5万名工作队员驻村;黑龙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等制度……

“在新的征程上,我将继续立足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解决好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黑龙江省绥棱县靠山乡靠山村原第一书记陈华说。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各地干部群众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行!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